笔趣阁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17章 土法水泥

第17章 土法水泥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在府里过上了几天温柔乡的日子,郑克臧又开始发愁了。

    青年营那班小伙子们的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郑克臧想再招募一期学员。

    但是这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东宁军校宿舍不太够用了,纪念碑那边的民夫不能轻易动用,他也不好意思再找陈永华给他征集民夫。

    这阵子他上朝殿议,那群郑经小朝廷的老头给他的压力很大,工官谢贤经常哭诉纪念碑那边抽调太多匠户,工部工作快开展不下去了。

    他拿这群小老头没什么办法,只能尽力安抚,还好有岳父陈永华给他顶住大部分压力。

    自古以来,大臣都是反对皇帝大兴土木的,因为要用到糯米,古代没有水泥,糯米汁就是一种很好的建造粘合剂,材料容易得,但太过浪费粮食呀,古代粮食就是生命,有粮食,就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源。

    等等,水泥!这阵子光顾着练兵,郑克臧都忘记把水泥给发明出来了,这玩意没什么技术含量,郑克臧这个土木工程的高材生,知道怎么造水泥的。

    要知道,郑克臧以前的项目经理是这么劈头盖脸教育他的:干工地,你拿起钢筋就是钢筋工,拿起锤子就是木工,什么都会,到哪里都不会被淘汰。

    当时郑克臧特别想回一句:拿起茶杯,我就是项目经理。

    郑克臧仔细想想,穿越到这里,算不算是一种另类的提桶跑路。

    往事都成了回忆,多亏这个把他当牛马的项目经理,郑克臧还依稀记得水泥要怎么制造。

    水泥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了它,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建筑施工都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各种穿越者有能力情况下,必须生产的拳头产品。

    怎么做也很简单,郑克臧记得配方是:粘土砖头、各种陶土器碎片、各种陶瓷碗碟碎片、以及各种耐火材料,如缸、盆等物的碎片、水淬矿渣(炼铁炉里的废渣直接放入冷水池淬火而成)、炉渣灰(各种煤烧后的残渣),以上每种材料可单独取75%,亦可混掺一起共取75%。

    然后生石灰取20—25%,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加熟石膏,由石膏矿石或废石膏模型碾细,用铁锅加热至130—180度炒至黄灰色即成,用以调解水泥凝固速度之用,但也可不加。

    制法也简单,将以上各种材料洗净,用火坑烘干,并磨细成粉,可掺混后共同磨细,也可各自单独磨细后再均匀掺混,可用最常见的石碾磨细。

    把以上各种磨细的材料按比例掺混在一起,便是水泥,也称混合水泥。

    这种水泥耐酸碱腐蚀性能好,早期强度低,在高温养护下强度增长很快,使用时吸水性强,放热量低,一般需2到3个月可以达到标准强度,抗冻性不如普通水泥,养护期需要20天。

    做法简单,接下来就该招募工人,开水泥工厂了,有了水泥,想必纪念碑的工程质量能大幅度提升。

    开厂是一件大事,郑克臧唤来李老太监,拿起桌上一叠纸,道:“老李,按照这个章程,你去招募一批民夫,人数不用多,百来个就可以了。”

    老李接过监国殿下手里的纸张,一头雾水地仔细翻阅,只见上面有几个大字:水泥工厂开设章程。

    李太监心想:水泥是什么,难道是水里的淤泥,这玩意能干啥?

    带着疑问,李太监继续看下来,越看越心惊。

    没看多久脸色就绷不住了,苦着脸色说道:“这些民夫,不对是工人,一个工人月钱要500文,还包吃包住,殿下,你就算是杀了我,也不能这么败家啊。”

    一边说着,李太监一边捶胸顿足,这阵子郑克臧虽然在英国佬托马斯那里赚了不少钱,但赚得多,花得也多啊,每天看着银子哗啦啦就没了,李太监非常心痛。

    看到李太监反应这么剧烈,郑克臧觉得他还是适当让一下步,免得老太监被他气坏身子,便安抚道:“别慌啊,老李,这钱花出去了,迟早赚回来,这可是日进斗金的生意。要不这样吧,月钱改成400文,其他不变。”

    这个待遇,李太监算是勉强能接受,只是面带疑惑:“监国殿下,你说日进斗金是怎么回事,水泥到底是什么玩意?”

    “老李啊,你知道糯米汁吧,这玩意能代替糯米汁粘住砖头,有了它,我们就能造出无比坚固的城墙,还能节约粮食,以后本监国大兴土木就再也不怕浪费粮食了。”心情不错的郑克臧给他科普道。

    郑克臧心情不错,李太监听完是心如死灰,前面的他听不懂,后面听到那句以后大兴土木,顿时双腿一软,差点没站住。

    “监国殿下,我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隋炀帝是怎么造成天下大乱的,就是大兴土木搞得民不聊生,监国殿下请三思呀。”李太监满是担忧地说道。

    话音一落,郑克臧就不容置疑道:“老李,这个你不必担心,本监国自然有办法,你就安心按照这个章程去办事就好,至于水泥怎么制造,到时候我会亲自去教授工人。”

    眼见劝不动,李太监也放弃了,他认识的郑克臧一向有自己的主意,很多时候看起来平易近人,实则有自己的主见,他认定的事情,即使是郑经来了,也不一定能搞定他,索性就不说了,监国殿下心里有数就好。

    老李的劝告,郑克臧是不可能听的,因为他的奇观系统,以后免不了要大兴土木的,而且他认为隋朝快速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大兴土木,追根溯源的话,还是因为隋文帝。

    这是因为,所谓的隋文帝“开皇盛世”其实是极端畸形的国富民穷。

    隋朝也算是历二世而亡,老百姓活不下去才造反,这种“盛世”和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

    隋文帝严格土地和人口的统计,由此建立了一套极端高效的抽税系统,民间财富迅速枯竭,而皇帝又掌握了充裕的财政,花钱的欲望腾腾而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冲动像青春期的少年渴望异性一样难以遏制。

    这是人的本性,你如果突然得到一大笔钱,也会升起这种欲望。

    在那个年代,什么是“大事”?当然是基建项目和对外战争了。

    隋炀帝大兴土木,开凿连通运河,修建宫殿,发动征高句丽和土谷浑的战争,而此时,人民已经非常贫困了。

    古代创立的编户齐民制度,本是为财政建立稳定的税源,然而为了不过度压榨百姓,这种户籍制度又要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或者说模糊性,这样老百姓能逃避一部分苛捐杂税。

    因为古代王朝自上而下的统治秩序,上级对下级的压榨基本没有什么太大风险,官对民的压榨可以说是随性而来,下级官员向百姓增加额外税费,基本没有任何制约。

    但从朝廷来看,只要别把百姓逼的活不下去造反就行。三国时期蜀国一些县归附魏国,曹丕发现这些地方的户籍残缺混乱,人口、土地统计高度不准确,于是想严格统计。

    然而司马懿却看到了这其中的窍门:正是因为蜀汉采用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对这些地方压榨太狠,他们才叛变,魏国不应延续蜀汉的错误,应该给这些人留有一定的模糊空间,于是他劝阻了曹丕。

    隋文帝在当北周相国时,就看到了财政的重要性,北周之所以能灭掉北齐,就是北齐人口统计混乱,税收大减——北齐规定光棍纳税减半,很多人结婚就不登记,北齐朝廷毫无办法,导致税收减少60%以上。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对崤山以东的地区,进行严格的人口普查,所有人都要到官府登记,如果发现隐瞒,不仅本人面临严厉处罚,连里正都要发配。

    由此,隋朝建立了非常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从而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各州各县每年清理一次户籍,这套户籍管理制度使得朝廷控制了民间各个角落,几乎没有人能逃避税收和徭役了。

    而对土地的统计,隋朝则是大大浮夸。开皇九年的统计,全国共有十九亿四千万亩耕地,换算成现代亩为二十一亿三千万亩,比现在的耕地还大,可隋朝的版图不如现在大,而汉唐时代,中国的耕地一直在五亿现代亩左右,可见隋朝土地统计浮夸到何种地步。

    这种统计给民间造成的灾难不言而喻,朝廷按照这个土地统计征收了过高的税赋,实际土地产出没那么多,老百姓能不穷吗?

    由于朝廷征税机器过于高效,财富迅速向朝廷手中聚集,而民间则不断滑向贫困,这就埋下了隋炀帝时期官逼民反的种子。

    隋文帝也曾发布过免税、降税,可这都是短期性、临时性的,对于征税系统长期高效的抽取民间财富导致国富民穷的趋势,并无缓解。

    隋炀帝即位后,如此丰裕的财政给了他极大的错觉。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全国共八百九十万户,四千六百零二万人,这一年,隋炀帝发动了征伐土谷浑的战争,而唐朝贞观年间,全国总户数才三百多万,到开元年间,户数才与此时差不多。

    隋炀帝的军队纪律相当不错,他本人也是军事统帅,也发布过减税措施,可这一年的土地统计是多少?五十五亿八千五百万亩,这已经同实际土地亩数相差十倍。这意味着老百姓要交这么多土地的税赋,民间已经不堪忍受了。

    大业八年九年和十年,隋炀帝发动三次征伐高句丽战争,各地发生灾害,开大运河、军事行动和修建宫殿又要加税加役,终于超过了民众承受的临界点,于是发生了社会大崩溃,各地揭竿而起,官员也纷纷叛变。

    想这么多,郑克臧也有点领悟,极端的国富民穷不可取,虽然这一切离他还很远,他现在只是临时岛主,要想转正还得过冯锡范那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