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隐尘世间 > 第19章 朝正确的方向足够努力

第19章 朝正确的方向足够努力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大隐尘世间 !

    说起交流会,对于从未在农村居住过的“城里人”来说,难免在理解上或多或少有些歧义。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某某学术交流会”、“某某区域经济金融交流会”、“某某行业合作洽谈交流会”等等,但乡村里的交流会和上述这些交流会有着天壤之别的划分。

    要是再把交流会和赶集联系在一起的话,相信有些人肯定有一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其实,在“度娘”上很容易查得到,把交流会和赶集联系在一块儿,统称为“赶交流”,就是大家熟知的赶集。

    当然,这里所提到的交流会,就是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针对于某些县域、乡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定期组织召开的物质、经济、文化交流的集会。

    交流会作为拉动地方经济有效手段之一,它的实质就是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主办方,收取一定场地费,给临近村庄、乡镇的小商贩、餐饮、娱乐、文艺产业提供面积较大的露天集会场地,主旨就是让这些服务类的产业,与当地或邻近乡村、县域的居民进行经济上的互动,互通有无,用更加通俗的语言来讲,刺激消费需求,把商贩集中在一起做买卖。

    交流会一般情况下会持续7到15天。一方面当地政府通过这种手段,在短期内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该区域经济水平提高,提升经济活跃度;另一方面提升当地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周边村镇的商户商贩前来贸易交流,居民前来消费,隐性增加税收,所以在偏远落后的地区,这样的交流会历年定期举办。

    当然,交流会在城市中是见不到的。

    记得姐姐远嫁到城里的时候,有一次我偶然说起:“咱们老家这几天正在“赶交流”呢,特别红火热闹,城市里什么时候才会有交流会呢?”

    姐姐边笑边开着玩笑说:“城市里天天都是交流会。”

    由此可见县域农村经济水平的落后程度。

    闲话少叙。

    “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虽然姐姐尽力“帮我”探着路、摸着黑寻求生存之道,而且我已经很小心、很小心的提防,尽力做到明哲保身。

    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都免不了马失前蹄的时候。

    这是一个交流会上发生的事件。

    那时很小,岁数记不清了,隐约记得姐姐上小学,父母带着我去“赶交流”,一起参与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对于孩子来讲,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是新鲜的,新奇的。只要是一出门,不管是在哪里,激动,好奇,开心的劲儿就别提了,尤其是看到人多的时候,想在这里看一看,也想去那里走一走,充分体验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集市。

    集市自然卖什么的都有。

    土路两旁最常见的就是卖各种水果、小吃、玩具、日用品、衣服鞋袜……应有尽有。

    到处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看吧,但凡带孩子出来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人们总是被小孩拦在身前走不了路或者是被小朋友使劲拉着向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前进,主要目的地就是玩具和零食。

    凡是遇到不哭不闹的孩子,手里肯定攥着二者之一,绝无例外。

    大一点的孩子们更是“贼心眼”很多,他们可不会被大人们简简单单的几句“哄骗”打发了,和家长们绞尽脑汁的斗智斗勇,出来的时候就很有“自知之明”,玩具肯定不会被全部满足,所以大孩子们的策略一般是先要吃各种零食,一定是吃完一个再要另一个,尝尝这个还要尝尝那个,总得把眼见的零食尝个百分之八九十才甘心。在准备回家的时候伺机选上一两件喜欢的玩具,这样就避免了先买玩具给大人留下“刚买了玩具,就不再额外花钱吃东西”等类似的话柄。正因为如此,“两手空空”的孩子基本上看不到。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偌大一个交流会场,当然不止是这些。

    踮脚远眺,能望见一个个用塑料布或是防雨布搭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帐篷。各种颜色都有,彩色条状的,迷彩的,钢结构架子支起来的……最大的50多平米,最小的10多平米,有的类似于小剧场,表演文艺类、杂技类节目;有的是小饭馆,简单的放2张桌子,人们逛累了可以坐下吃点东西,喝点啤酒什么的。当然还有各种游戏类的,打气球,飞镖,套圈赢奖品……

    走进内场,就能听到各种方言,各种声调,各种口音,各种内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新鲜美味,好吃不贵——”

    “瞧一瞧,看一看,经济便宜又实惠——”

    “抓紧看,赶紧买,错过一次再等一年——”

    ……

    在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挪着步子,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摊位让人目不暇接,不停的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遇到熟人是必然的。

    出来逛逛?

    “嗯,带着老婆孩子凑个热闹!”

    “回见!”

    ……

    摊主和商贩不厌其烦的给过往的客户介绍着自己的商品,感觉一张嘴都有点不够用的样子。

    这个还没介绍完,耳朵又传来了另一个人的咨询,偶尔还扯着沙哑的嗓子大吼几句:“30元甩卖,通通30元!”

    老人出门主要是为了看戏。

    提前准备上小凳子或者小马扎,早上五六点钟就出门了,为啥?当然是抢个好位置了!

    一般情况下是政府出钱请戏班子,看戏都是免费的,这一点可是大大的符合老年人“开源节流”的心理,所以不看到日落西山,交流会清场之后是绝不会回去的。

    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最难以抵制的诱惑是什么?当然是玩具枪,机器人,还有玩具汽车。

    我当然也不例外。

    看到了地摊上摆着形形色色的玩具枪,汽车等等各种没见过的玩具,迫不及待的蹲下来,拿起这个,放下那个,别提玩的,多带劲了。

    受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每天除了“追鸡赶兔”和“和尿玩泥”之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玩具。

    更是忘我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玩了许久,仿佛世界上只有我和玩具一般,从来都没有意识到母亲旁边的催促和父亲怒气值的积蓄和爆表。

    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感觉身上传来了一阵剧痛,一股难以承受的“巨力”震碎了我和玩具独有那种平淡、宁静、安逸“世界”的联系,还把我重重的摔倒在了地上。

    眼泪“唰”的一下从眼眶里奔涌而出,大脑“嗡”的一声瞬间被“重启”了一般,刷新成了空白,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又惊又恐的情绪充斥了幼小的稚嫩的心灵。

    只知道好疼,浑身疼,接着就是哭,不停的哭。

    直到耳朵里传来了熟悉的辱骂和咆哮声才渐渐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一般情况下类似这种声音的攻击对象一直都是母亲和姐姐呀!这次居然是我!

    这里不得不再一次感叹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骂人的词语都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把太阳的简称和长辈的称呼联系在一起,还有某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组成新的短语之后,最后表达的意思居然和词语本来的意思南辕北辙,而且最后居然和原本“太阳、长辈、小动物”这几个词没有丝毫的关系。

    你懂得。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个亲身经历的笑话和大家分享一下。

    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英文水平很高,近乎痴迷。他就喜欢研究各地的方言、美国俚语之类的。而且,他平时的口头禅就是F-U-C-K这个词。

    一次和他一起走在街上,一个老外一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当时在低头玩手机,可能是把他撞疼了,头都没有抬,随口说了一句口头禅:“F-U-C-K!”。

    国人素质很高,一般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对这个词特别敏感的,即便听到了,听懂了,回头一看是个小年轻也不会去计较,更不会起大的冲突,而老外就不同了。

    这句口头禅的尾音还没有落,只见那个老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一句不太流利的中文带着外国腔,迅速回应:草-尼-玛。说话时还握着拳头,转过身,双手手背超前把中指伸了出来面对着我们。

    周围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听到老外在公共场合大声的用中文爆了一句方言味道的粗口,和我们一样被逗得前仰后合,吸引了众多眼球。

    再后来,一度成为了我们的谈资和笑话被“传颂”了好几年。现在偶尔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说起来逗大家一乐。

    言归正传。

    我泪眼朦胧,仰着头看着母亲奋力阻拦着那个“凶神恶煞”的“罪魁祸首”,终于亲身体会到了母亲、姐姐挨揍的心情和滋味。

    从那天起,这件事也深深的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大脑中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之一;也是自那时那刻起,我再也没有主动的和父亲要求过什么,一直到现在,never。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

    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仅造就了我艰苦奋斗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在未来某时给予了我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大学报名时仅从家里拿了2000元作为4年的生活费、学费,此后再后来没问家里拿过一分钱,靠自己打工赚学费,还助学贷款;毕业白手起家努力奋斗,娶妻生子,有房有车,过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不富裕,也不紧张的小资生活。

    道家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之极而阳生,阳之极而阴现。想必就是这个道理。但前提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足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