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谈古论今话天下 !
鬼谷子《捭阖?三段》/何永旗
【解读/何永旗】
原文: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注:这里鬼谷子,讲了捭合的用法!另外也能看出,他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子。
从原文来看,鬼谷子是一个重“理”的人;正因为他的思想,是建立在“理”的基础上,所以鬼谷子《捭阖》篇便可以拿来使用。
哲学思维,是以“理”做为根基的。哲学也是以“理性”思维,去探索未知的,“理”就很重要。
“理”,可以说是“有序”的开始,它使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无“理”,就会陷入混乱;秩序与进步,也因“无理”而崩塌。
鬼谷子的思想,是以“理”为根基的;那么他的思想,就能够做成真(能变现)。
思想、理想和梦想,它们都具有远景性,在“理”的基础上,它们就能实现。理想与幻想的差距,只在一个字“做”;有理可寻,就能做成真。
有梦想而去不做,这就成了空想和幻想,那样理想与愿望,就永远只停留在了“梦”的阶段。这可以说是梦的死亡。
比较一下“理”,看看有“有理”跟“无理”有何差别;
A组,有理:1,2,3,4,5,6,7,8,9,10;这是有“理”有“序”的组合,它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排列顺序。视觉上,表现为“清晰”,包括思路的清晰。
B组,无理:720594831这里显示出了“无理”,无序凌乱的数字,给人一种迷惑感!它使你,一时反应不过来。
无“理”,就表示着无序;如果再让你把“无序”的东西做出来呢?那会非常困难,根本办不到。
“理”是哲学的根基,它代表着有序、规律、脉络,总之“理”的作用是条“理”。
梦想与理想的差距在哪里?——“理”,有“理”就有步骤和顺序,包括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理”想就容易做成真。
无序,状态下连“智”都没有了。无“理”就代表着无序,脉络根本就无从谈起。在无““理””的状态中,会是一团乱麻,进去找不到入口,出来找不到出口,很混乱!这是时代在倒退的情形。无序使人无从下手,做的时候要大费脑筋。怎么做?从哪里起头?这样做对吗?因为“无序”充满了未知,后面那个结果,你永远无法预知。
哲学思维有两种,它俩的目的,都是为了探寻真理。
第一种是“理性”逻辑思维;以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作为代表(用理性思维,去探寻真理)。
第二种是“感性思维”;以中国古代哲学?老子思维作为代表(悟道,通过观察与感悟,去探寻真理)。其他的哲学思想,也有;不过不多,基本都归入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两个体系当中。
比方神学,神学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是最早、最古老的哲学思想了。
神学这个思想体系的发展,它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古老(感性思维),它是通过“冥想”去认识“神”。
注意:冥想也属于“感性思维”,但是与老子的悟道不同。“悟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它也是重在感悟“想”,第二“悟道”重在“观察”,思想与观察结合在了一起。老子的思想体系,顺序基本是这样:观察……启发……悟道……得道。
标注;老子的思想体系为:观察……启发……悟道……得道。
再说一下古希腊哲学,它是以苏格拉底的“理”性逻辑思维,作为根基的。
苏格拉底的理性逻辑思维,在一开始有两种倾向;他(苏格拉底)起源于“感性思维”,中期“理”性思维占主导(理性主导,感性次之;通俗的讲,理性占62%,感性48%)。注意!在苏格拉底身上,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学生柏拉图身上呢?慢慢的“理性思维”一步步上升,差不多就是理性思维73%,感性思维37%。亚里士多德呢?理性思维进一步上升,理性思维81%,感性思维19%,然后基本就维持在这个状态中。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体系呢,前期来自神学的“感性思维”思想(“冥想神”);后期就是苏格拉底独有的,思想体系了,理性逻辑思维。
注意:不管是“理性逻辑思维”还是“感性思维”,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探寻真理”。当理性逻辑思维占主导以后,神学也从“感性思维”转变成了“理性思维”,注意!神学思想体系还是比较务实的哈!理性逻辑思维占主导以后,神学慢慢的转入了“理性逻辑思维”当中。
此时呢?“感性思维”就只在老子这里得到了保留。
所以说,哲学思想体系呢,它分两大阵营;一个是以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的“理性逻辑思维”,和中国古代老子思想。
不过,沿用的思想体系不同,收获是很不同的。比方:理性逻辑思维呢,它“重在构建理论”。构建理论,就是说:不同学说,都可以在理性逻辑思维的框架内建立;理论跟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它也有缺点,人文关怀不够,冷冰冰的、认死理。
但是,“理性逻辑思维”它有个优点:它思路清晰,有迹可循!可以查找漏洞也便于修复。比方“树结构”,这是理性逻辑思维下的产物。
嘿嘿,电脑系统程序,就是采用的“树结构”;主项,子项,根目录,一路延伸。这是理性逻辑思维的强项,思路清晰!如此,它的理论与学说就更容易实现了。这推动了社会生产率,同时提高了效率。
哲学思维的另一个体系呢,就是中国古代老子思想了。这是“感性思维”,感性思维的优点在于“包容”;人文关怀是感性思维的强项,美学、艺术、文学,在感性思维下更容易发挥。
理性逻辑思维的强项在于:专而精致(工匠精神)。
感性思维的强项在于:抽象(艺术家气息)。
你注意看!老子的哲学思想,很难讲清楚“道”是什么。没有办法给“道”做一个定性。
比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观以为道。
哈哈!按照老子的说法,“道”不可说。
“道可道”这里说:道的里面,还有道。
“非常道”它不是一般的道,你不可以给它定性。假如你说:道是这样…这样…这样的,老子立刻反对你,说:不对,你能说清的,那就不是“道”。哈哈!
“名可名,非常名”;这里是说:“道”呀,还不是老子所指的“那个”,“那个”叫什么呢??——勉强称为“道”。所以说:“道”很难描述清楚,但是“道是存在的”。
“道”左右着万物生长,天地运行的法则都在于“道”的里边。有,很难讲明;老子说:你可以去感受“道”,它就在你身边。嗯……“道”确实存在,不过很难讲明,注意:你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就是说呀,“道”,你可以去感受它,但不要去说“它”。
不是说:“道”不可说,只是你说不清,你讲着…讲着,回头一看,你自己都不认为“那是道”。
“道”是真实的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要去感受它,说不清!
哲学是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探索真理与未知。有“理”跟无“理”,哪个容易做成真实呢?答案是有“理”,有理更容易把思想变成真。因为“理”有规律可寻。
从概率上说、有“理”条理更清晰,做起来不但容易成功率还高。无“理”连头都找不到,不知该从哪儿下手了,这使人迷惑。
鬼谷子的思想是“重理”的,这是哲学思想。所以鬼谷子的学说能够拿来“用”。
通过“用”,也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因为它操作性更强,也便于查找原因来修复。哲学思维是重理的,重理的好处是:脉络更清晰,这样就有利于检查和修复。
假如把鬼谷子著作中的“理”拿掉,会怎么样呢??那它就变成小说了。像西游记一样的小说名著。但它不能拿来指导生活(无用)。
小说,不是从“理”建立起来的,那它就不能拿来,作为生活指导。也不可能对人有所帮助,娱乐一下而已。小说只能算,是一种娱乐消遣。读一本书,关键要看它,让你学会了什么,这才是你读书的价值。读小说是为了娱乐?笑过以后什么也没有了,还浪费了你的时间。同样是读书,读点能提高思想的书,反而对你帮助更大!你用你的收获,也可以去帮助别人,比方:答疑解惑。
能使人类进步,并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理”,就在于它有“理”可寻。
从思维来看,鬼谷子重“理”,这样他的学说,就有了指导性和实用性。
他的思想成果,就可以拿来用;使用后,也能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
——“理”是关键。
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鬼谷子的思想,是在“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他的思想成果,可以拿来解决社会上的矛盾。
孙武吸收了鬼谷子的思想,他把鬼谷子的思想用在了战争上,后来孙武写了《孙子兵法》。这些理论,都是可以拿来使用的,并在现实中、也取到了惊人的效果。
鬼谷子“捭阖”之道,就两个字——“谋略”。
再简化就是——“攻—防”
《孙子兵法》对作战思想,它指导性很强!它在使用中,屡建奇功。这对作战方法,非常有帮助!古代军事家,大都暗自修习谋略。比如秦朝的李思,他非常懂得“谋略”。{奇货可居}他在秦王嬴政,无势的时候就资助了他;李思为自己的未来,铺好了路,这就是谋略。
因为鬼谷子的思想是“重理”,所以它的学说,可以拿来解决“问题”。很实用,都在用!能取得十倍百倍的效果。
马不吃夜草不肥,你不偷吃两口,怎么能长膘?——《捭阖》就是为了“谋利”,鬼谷子说:有“利”,就有捭阖的必要(空间)。
孙子兵法说:事…不谋,则不立。这是在强调,必须要有计划;一个计划,成败两手准备。
捭阖,能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它可以让你化险为夷,绝处逢生!这是保命的本领。
鬼谷子的思想,衍生出了军事家孙武;也催生出了“谋士”这个职业。严格的说:如今的“外交官”,也属于“谋士”。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充当“说客”——“口舌”。
捭阖的目的在于“利”。有利,就有捭阖的必要。
我觉得:鬼谷子的思想,在现代、比《孙子兵法》实用。商场如战场,鬼谷子《捭阖》,就是教你应对事、势、局的方法。
他说:事、势、局,可改、可破、可解,关键你要“会用”。
捭阖,就是教你左右事、势、局的方法。
总体来说:鬼谷子在民间,影响不大!他没有老子那样的家喻户晓,但他的思想,确实很厉害。鬼谷子思想及著作,属于“诡道”;一般人在道义上,很难接受这样的学问。
如此,鬼谷子的著作及思想,被人们所忽视了。有德之人,是远离“诡道”的;只有军事家,和少数有远大抱负的人,才会修习鬼谷子(谋略,攻防,兵书)。
在古代历史上,“谋士”成了一个重要角色;三国演义中,都有“谋士”的身影。他们对时局的观点,直接影响了“国”的未来走向!谋士的地位,也很突出。
平民不屑于,学鬼谷子;主要还是出于,道义的缘故。他们认为“这样做,不道德。”
君子这个身份,受人们所敬仰!关键还是“君子有德”。
但是军事家和谋略家呢?他们是独修鬼谷子的。
你注意观察中国古代史,谋士在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有时,决定了整个国运,和百姓的福祉!谋士的地位,远比将军更突显。
他们时常站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皇帝也常向他们请教问题。谋士这个职业,离最高权利,也是最近的。这个职业很特别。
谋士在军中的地位,大于将军。当然、谋士在战场,直接向皇帝负责,吃了败仗,谋士是责任人。
注意:谋士之间,也有智谋高低之分;比方诸葛亮和鲁萧,显然诸葛亮智谋要大于鲁萧的。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这里说:不管你面对的是何事,首先是要查实。
面临危机,首先要做的,不是跑路;而是,把它(信息来源)查实。然后再做决定。
做事也一样!做以前,先调查一遍;把它的真实性,和起因搞清楚。以免自露马脚。
做生意也一样,在做项目以前,先去调查一下。看看该项目的,前景如何;再看看它,是怎么运作的。把运作的基理搞清楚,再考虑做不做。
这样对你有帮助的!它避免了你,因为“不知”而受到损伤。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事跟事不一样。
同样的一个项目,别人做就挣钱;你做却赔钱?所以,你在做之前,先要去调查一遍。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和怎么做。
调查以后,项目的真伪和运作基理,你就明白了!做的时候,也有了方向。这样,你在“做”的时候,也就有了头绪。
不管任何事、势、局,在做以前,首先“查实”。切记!被动局面,也要“查实”。查实以后,就有了有效的,应对办法。
这能避免你,做废功(无用之功)。
别以为说“坏事就查,好事不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鬼谷子说: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两样都要查实。
坏事:坏事调查证实以后,你就有了应对方法。这样,你也不会像是无头苍蝇。你要把“事”的起因,搞清楚!也要把这件事,对你将会造成的伤害,摸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再审视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做不做,你要思考一下,慎重,谨慎,避免落入别人的“局”(陷阱)。
好事:也要调查一遍;一方面“有利”,你就知道这个“利”,是怎么来的。从而可以把“利”最大化。另一方面,“好事”也可能是,别人给你布的局(套)。
查实以后,你就有了应对的办法!这对你,是有好处的。
不管做何事,在做以前,首先是先调查一遍;然后再考虑,做还是不做。
好事:好事,坏事,都要查实!千万不能马虎。很多人,就是在小事上丧了命(小事,容易使人跌倒)。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这里的后半句“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它告诉了你,调查的方法。
它有两个含义;
一,是猎人的方法;就是说:你如何使,对方进入你的局??
鬼谷子《捭阖》说:投其所好,旁敲侧击,全面掌握这个人的“特性与信息”。
比方:他是什么性格?——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然后,你从他的角度,去思想该怎么做。
最后,投其所好,旁敲侧击,最大化掌握对手的,有效信息。这样就有了切入口。如此,对手就能,进入你的局。
“局”必须要缜密;如果一眼,就被对手看穿了?这说明,你的谋略技巧还很稚嫩,对方比你要高明。
高手,一般就选择将计就计了;你还以为,人家进入了你的局,收网的时候,对方先把你给网住。
你的结果,好坏不得而知,这要来你对手的心情。
所以说:“局,必须要缜密”,否则、损伤的是自己。
就像菜刀一样,你能选择做好事(做饭),也能选择去做坏事;?“局”也有两面性,这就要看谁的谋略,和技巧更高超了。
“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这是二个含义;它告诉了你,调查的方法。总结就是:投你对手的所好,在他的嗜好中,总结他这个人。
你的目标是“猎人”,把对方掌握的越详细越好!这样你布的“局”,成功几率就提高了。
高手与高手,也会对垒布局;此时考验的,已经不是谋略、跟技巧了。他们都是高手,对“局”非常精通!此时技巧,是次要的。你说,这两位高手布局,他们靠什么赢??——答案是:观察力。对垒中,就要看谁能发现,对方的弱点和漏洞。
高手与高手对垒,都是在找对方的弱点和漏洞,他们就靠这点赢的。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这里是说“猎人”的技巧。
首先,从言辞来看,这是“熟人”;至少两个人互相认识,只不过他们彼此,还称不上是朋友。建立关系,是“布局”的第一步。只有建立了关系,“局”才能切进去。
好,这里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说明关系建立了,下一步就是布局。先要辩明对手的性格,性格决定了这个人的作风。
比方是马马虎虎,还是独断专行?这两种人,所用的《捭阖》方法是不一样的。
你把马马虎虎性格的人,所用的方法给独断专行的人用?人家一脚把你踹跑了。
所以说,建立关系以后,首先辩明这个人的性格,然后再旁敲侧击他。对于,他坚持的观点!你要,试着去反驳一下,看看他的反应跟态度,是什么样的。
这样做,还是为了摸清这个人,这是“猎人”的方法之一。
从顺序来讲:从陌生人到朋友,朋友到熟人;熟人到伙伴,建立关系是第一位。然后,投其所好,观其所妙,择机“布局”。
每个人都有弱点,聪明人也会犯错,所以“猎人”,你不愁没有机会。只是时机,和方法而已。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这里告诉你了,为什么要“捭阖”??——捭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捭阖的目的,就在一个字“利”。这个“利”,是一个范称,它没有特指,总之就是:谋利。
那什么是“利”??
利:“利”在不同处境中,是不一样的。做生意,钱就是“利”;两国打仗,胜就是“利”;
秋后问斩的人,活着就是“利”;
饥饿的人,食物是“利”;对于牧民?草场就是“利”。
“利”在不同处境中,是不一样的;关键要看你处于哪个阶段。
鬼谷子说:捭阖的目的,就是为了“利”,而且捭阖,还有实现“利”的技巧,这就是“谋略”。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这里说:对于不同性格的人,捭阖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能跟你交心的人,你要利用“情”去布“局”。
刚愎自用的人,他们已经天下无敌了,而且又啥都不需要。此时,你用“诚”去捭阖他,就能有效。
不要认为“说不可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他就是为了一个“局”;作为谋士,没有耐心是不行的。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这里说:你在“猎人”布局的时候,要慎重考虑。这个“局”的可行性,到底有多高?——没有十全的把握,宁可不用。
“猎人”,布局;那不是只有一手,“局”的背后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对于“局”的用法,和用在哪儿,要考虑清楚。否则,你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结尾:离合有守,先从其志;这里说:猎人,布局时;必须要有两手准备。前手猎别人;后手是退路。失败后的退路,必须要有!否则,活不久。
右手“猎人”;左手是退路,左右手同时进行。就是说:在给别人下套之前,先给自己留好退路。
高手布局,都是攻防兼备!在攻以前,退路已经留好了。其实是:先给自己留退路;然后再去,猎对手”。
感谢阅读,关系关注!
作者:何永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