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庚子疫 > 第十一章 早春来临

第十一章 早春来临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庚子疫 !

    第十一章早春来临

    题记: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

    省纪委副书记张大为来到了信访中心。信访大厅有不少上访群众,他们在等待大厅广播的接访通知。张大为发现信访大厅的人很多,觉得有些异常。他问信访办主任蒋华新:“老蒋,今天上访的群众这么多?”

    蒋华新微微一笑,哈哈腰:“张书记,这段时间上访的群众,的确比平时多。”

    张大为问:“这段时间平均下来,每日上访人数多少?”

    蒋华新皱眉想了想,说:“估计大概每天在一百左右。”

    张大为盯住他:“老蒋,又是估计又是大概,究竟多少人呐?”

    蒋华新摸了摸秃顶脑袋,似乎肯定地说:“近一周每天平均上访人数不少于一百来人,这个出入应当不大。”

    张大为问:“你怎么消化这么多的上访群众的?他们上访都是些啥事?”

    蒋华新说:“张书记,多数人上访的都是看病难,住院难,嗳,这都是老大难问题。”

    张大为问:“卫生健康委是几号信访接待室?他们派了多少干部在这儿值班?”

    蒋华新引着张大为一行来到了二楼366号房间。他们推开门,信访接待人员正在接待一名老者,边问边记。蒋华新问正值班接访的年轻人:“小张,你们领导没来?”

    小张是卫健委新录用的公务员,已经在这儿上了三个多月的班,它的职责是每天接待上访群众,记录情况,然后向领导汇报。至于领导怎么处理他不得而知。

    蒋华新又对小张说:“省纪委张书记来检查工作!”

    小张忙站起来:“张书记好!”

    张大为说:“你们领导没来值班?现在上访群众反映的是些什么诉求?”

    小张快速回答:“每天都有几十人上访,反映最多的是他们得了新冠肺炎,没地方住院,医院想收治他们,但是没有床位。”

    上访的老者向张大为躬了躬身,双手合起来,做打拱作揖状,喘着气,吃力地说:“张书记,我病了好几天,家人带我去了好几家医院,医院没病床,有病住不进医院,这不是在家等死吗?”

    张大为安慰老人道:“我们会尽快了解,尽力解决。”他拨通了祝义的手机,他想让祝义给这位老人解决住院问题。

    祝义正在为病人治疗,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帽,戴着双层口罩和面罩。在隔离重症病房,他无法接听手机,一进去就得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为此,他和同事们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少吃饭,以减少进入卫生间,甚至医护人员一天到晚穿着成人纸尿布,十分难受。

    张大为一连打了三次电话,祝义未接听。他又拨通了抚民医院李明院长的电话。李明院长低声说:“张书记,为正在两会现场,在听报告。”手机里传过来扩音设备的报告声,声音很洪亮,底气很足。他知道两会正在召开,电台、电视台、报纸,全是两会的新闻报道,公安武警处于紧张值勤状态,很多警员在值勤。大会堂外,红旗招展,一派繁华祥和景象。

    张大为拨通了卫计委负责人的电话,负责人低声道:“张书记,我正在听报告,有事您微信吩咐或给我短信留言。”

    张大为说:“耽误你两分钟,现在发生了不明肺炎,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病人一床难求,你知道这事?打算怎么解决?”

    电话那头沉默了,里面仍然是扩音设备传出的报告声。过了一会,手机里传来卫计委负责人的声音:“张书记,我们也已经注意到这一情况,而且及时报告了上级疾控中心,我们已督促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不得马虎!”

    这时,祝义出了ICU病房,取下面罩脱下手套,来到工作区,第一件事是给张大为回电话。正在这时,一位老人来到了他的诊室:“祝大夫,这是张书记的字条。”

    张大为见祝义未能接听电话,他对眼前的这位可怜的老人十分同情,他了解到这位老人是城郊的一位菜农,一家人承包着数百亩蔬菜大棚,老人的儿子是名军人,在祖国的最西端喀什驻守边防。张大为直接给祝义写了一张字条,让老人来找抚民医院找祝义。

    祝义盯着张大为的字条,好长时间沉思不语。他让刘欣欣护士长给老人送来一杯温水,稳定情绪,稍作休息。他看完老人的病情检查资料和病历,立刻在医院走廊安排了一张临时病床。他想,姐夫作为省纪委副书记又分管全省巡视工作,从来不轻易打招呼,而且从不轻易写字条办事,他深知姐夫是个刚正不阿的硬汉,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长哥。他回忆起一段往事来。那是一个深秋的星期天的晚上,他和姐夫正在武大校园散步,微风徐徐,霓虹闪亮,夜空明净,气候爽朗。他们漫步在樱花大道上,登上珞珈山顶,眼前是浩渺无边的东湖夜空,大大小小的游船亮着灯笼,在湖上游荡,宛如流星一样。祝义不想当医生了,想利用姐夫的关系转行到某机关,而这对于身居高位、资源丰富的张大为来说,也并不是难以办到的。祝义向姐夫诉说了做医生的许多无奈和艰难。医生要承担医疗责任和被感染的危险,而且一天到晚与病人、药品打交道,身体,身心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医院的改革,也把医院推向了市场经济的波浪之中,很多公立医院逐渐变成了公司化运作,医院的科室与市场效益挂钩,部分医疗业务也与私立医院和社会上的资本结合,其公共医疗的民生大事,似乎在逐步褪色。**似乎不太重视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基层医院很多医疗仪器设备都没有,基层的患者涌向大医院,常见病人每天也是非常多。医闹事件常有发生,仅在抚民医院,不时发生病人或家属殴打医生,威胁医生,杀死医生等恶劣事件。总之,当医生很危险,当医生很无奈。祝义曾对儿子祝小敬说:“你的理想是长大了去当一名骨科医生,为民谋福祉,我劝你趁早改变这个想法,长大了干别的。”张大为对祝义语重心长地说:“你从十三岁就跟着我读书,那时我还在乡村教初中,那所学校没人愿意去教书,那是个水窝子,每年发生严重水患,学校就被水淹;那是个虫窝子,那里是吸血虫严重疫区,十分危险;那里是两省三县交界之地,人员结构复杂,社会秩序差,人称匪窝子,车匪路霸多,偷鸡摸狗多,抢劫偷窃多。我们在这个称为“三窝子”的地方,坚持了数年,每天吃稀辣酱拌糙米饭,几年之后,你考上高中,后又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是我作担保,国家贷款你读完了七年的医学专业,又靠爱心人士和家人们的帮助,你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现在你已经是一名医生,一名科室主任,一位杏林之士,没有国家和社会,可以说,没有你今天的祝义!我们要感恩!我们不讲什么大道理,为人处事,立业成事,要知恩图报,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忠孝杰勇和,温良恭俭让,一句话:要知恩感恩,而感恩最重要的是报效国家,为民尽忠。对于大自然,大千世界,人类社会,国家时代,亲人朋友,都要这样。国家需要你做一名好医生,你不能一心只想钻好地方,占好位置!”

    那天他们在珞珈山顶站了好久,谈了好久,他更加感到姐夫张大为的那颗金子般的心,就如宽阔的大海,辽远的天空,深沉,宽厚,能承受一切,也能容纳所有。他从此打消了转行为官的想法,立志终生从医。

    张大为从信访办察看接访的情况后,来到了大厅。这时,响亮的铜锣声突然想起。哐!哐哐!哐哐哐!然后是一个女人沙哑的声音:“救命啊!救我的命!”哐哐!那刺耳朵的锣声,随着这女人的呼救声,回响在信访大厅。敲锣的女人披头散发,满脸凄楚,神色惊慌,似乎要疯了。几名保安跑过来,驱赶着敲锣的女人。女人不肯走开,而且拼命敲锣,越敲越急促。哐哐哐哐!“救命,救命,救命……”保安把敲锣的女人赶出了大门,女人来到街上,继续敲锣,高声呼喊。此时,阵阵北风吹来,冷雨纷飞,枯黄凋零的落叶随风飘落在街面。几名巡逻武警正从女人敲锣呼喊处经过,停下来欲带走呼喊的女人。

    张大为走过来,说:“你们去值勤,把她交给我处理。”他让秘书把敲锣女人带进一间信访室。这个女人是双桥农贸市场的商贩,夫妻两人在市场内经商好几年。丈夫得了新冠肺炎,在家发烧多天,确诊后跑了好几家医院,没有床位。女人也被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眼看病情加重,求治无门,女人便拿了一面铜锣,一路敲到了省信访办。

    张大为想:不少人患新冠肺炎,确诊后无法及时住院治疗,而且医院病床早已告急,有关部门怎么没啥动静?他忧心忡忡,十分焦急。他让秘书派车把那个敲锣的女人送往抚民医院,设法安排救治,同时,他拨通了有关领导的电话,进一步了解疫情。分管这方面工作的负责人告诉他:近几天未见疫情医讯通报,主要领导都在两会上,表示会抓紧汇报,紧急研究。这名负责人听出张大为的问询带有不满和批评,也提高了警觉,语气肯定地说:“张书记,我们马上汇报,马上研究,马上开会,马上部署,马上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