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穿越众 > 第八十一章 纵南工业区

第八十一章 纵南工业区

作者:隔壁老实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明末穿越众 !

    1641年1月5日,小寒,苗栗纵谷平原海拔不高,所以此地未见寒意,温度与上月相比差别不大。

    在原始的采矿方式下,石油与煤矿总算是有了稳定的产出,但二者终归是需要加工后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按照元老院的方案,纵南工业区的建设马上提上了日程。

    依靠后龙溪的水利运输条件,在纵谷南部成立工业区,将工业、化工等大部分生产设施搬迁过去,并在纵南新建各类工厂,就近生产,利益最大化。

    新港城内的各类工厂搬迁过去后,用电量将大减,新港火电厂的发电效率可以暂缓,减少煤炭损耗,并将产能逐步迁移至纵南工业区或是在当地新建火电厂,从而为工业区发展提供足够的电力支持。

    各类工厂的搬迁势必在行,早与晚的问题,目的便是为了解决能源运输的损耗与麻烦,除此之外,新港城处于后龙溪入海口之南,周边适合发展工业区的平地不多,发展潜力很小。

    纵谷平原则不然,依托后龙溪水力运输条件的优势,加上大片平坦土地以及周边山区资源的支持下,后世的纵北地区便是苗栗市所在,纵南地区的后龙溪边,也建有名为“中兴”的工业区,元老院的目光便是盯上了纵南的良好条件,将大力发展纵南纵北。

    纵南工业区想要发展起来,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资源运输的问题。

    石油和煤炭还好,离纵南工业区不远,大大缩减了原先运输至新港城的路途,但钢铁工业的发展,铁矿石的运输距离直接翻了三倍有余,综合所有方案后,人工运河是目前解决铁矿石运输的最佳方案。

    四湖溪与后龙溪二者的出海口离的不远,但溪水源头却大相径庭。

    两水在海拔较低的铜锣擦肩而过,一左一右绕开了两水中间的大片山区和丘陵,最终又在新港城南边的狮子山一南一北,并肩入海,由此在两水中间形成一块不规则的菱形。

    菱形的一角是两水的入海口,此角两水入海口的直线距离为1.5公里,而作为对角的铜锣,两水擦肩而过的地区,四湖溪与后龙溪的直线距离约为1.1公里,只要在铜锣开凿人工河道,从此北势的铁矿石便不需要绕一大圈运达工业区,纵南也将真正成为元老院资源汇聚之地,真正的命脉。

    在古代,河运有天然河运和人工运河两种。天然河运给人类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既省力,又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陆地上的运输虽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随意所之,但除开平地之外,山陵丘壑,处处都存在着运输的困难。

    而且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悬殊,两者比较,自然是河道运输的优点大。当然,天然河道的运输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是河道要随着地势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距离河流远的地区,就得不到方便。这样,就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开凿四湖溪与后龙溪的优势除了将此地水路联通,从此四通八达,便于资源运输之外,还能加大对四湖地区甚至吞宵地区的控制力度,一旦上述地方有事,无需绕一大圈,可直接从水路抄近道前去解决问题,达到快速应变的目的。

    以19世纪末希腊南部开凿的科林斯运河为例,此运河长6.3千米,水深8米,河面宽度达到24米,河床宽21米。

    6公里长度足足开凿了12年,平均每公里花了两年。其实这么低的效率也不能怪外国人,毕竟这个科林斯地峡的岩石非常坚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开凿好。

    而铜锣地区的环境不似科林斯那般难以开凿,何况需要开凿的河道长度短,且地质条件远远好于科林斯,又有达纳火药的定向爆破和21世纪带过来的机械辅助开凿河道,最主要的是工程目标不需要挖的那么深那么宽,只需要能走中型船只便可,能够承担运输北势产出的矿石便已足够,所以工期进度必然远远高于科林斯运河的开凿速度。

    哪怕是有达纳炸药的辅助,但开凿运河总归还是需要非常多的工人,元老院的目光最终瞄准了南部的土著部落。

    本来随着铁矿、石油、煤矿资源的发现与开采,元老院的人力资源已是捉襟见肘,绝无能力再行开凿运河,不过随着新港仿制了大量火铳,并交由各县民兵初步训练完毕,总算是形成了战斗力,对各县土著保持了足够的威慑力。

    强权的上位,必然存在着血腥,不服的部落早已被筛选出来优先灭掉。几番杀鸡儆猴之后,南部平原上其余的各土著部落皆表示臣服,不管是不是表面臣服,元老院能让土著们臣服一次,就有信心永远压制住各部落。

    之后元老院顺势在土著间成立长老会,由各县部落村民内部选出长老,大村三、四人,小村一、二人,自行管理村内事务,将各部落权利由单人的首领转变为多极的长老,强行分割部落村庄内部的权利,之后只要笼络分化和控制各部落长老,常施小恩小惠,以使他们服从,便能逐步控制和驯化土著,使之成为顺民。

    各县地方长老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各村长老报告他们管辖的村内事务,元老院任命的各县主官就其政绩的好坏,或予以奖励,或予以惩罚,严重者予以免职。

    任何土著一旦当选长老,将由元老院配发特制衣物、藤杖以及印制在金元、银元上的实物国旗,作为其权利的象征。

    除了长老会外,禁止各土著部落将出草目标对准汉人移民村庄,土著内部之间的出草猎头行为元老院和各县主官暂时不作干涉。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便是赋税制度,各土著部落需得交纳元老院定下的赋税,或是大米,又或是猎物毛皮等,在赋税之外还得服从元老院每年征召的劳役,当元老院下令攻击其他部落时,需得出青壮勇士作为仆从军一起进攻。

    一整套流程下来,元老院学习了后世荷兰人成功统治土著的方法,最终便是希望达成以夷治夷的效果,从而减少用于镇压的人力,同时也能加强元老院的动员能力。

    此后,台南的土著部落已是大定,只剩下台中的大肚王国以及北部丘陵、中部山区、东北部宜兰平原、东部花莲等地区的土著未曾解决。

    以远近亲疏而论,加上各地依旧急需人口劳动力,此时大肚王国便进入了王朗的眼帘,成为元老院的下一个狩猎目标。

    经元老院众人商议讨论后,征服大肚王国的方案定下,将从南部各县征召青壮勇士作为仆从军,再以武装部作为核心,民兵部队为骨架,枪口直指台中的大肚王国。

    大肚王国是十几个土著部落间的联盟,其中大肚王的话语权最大,但大肚王对其余部落并不像是真正的国王那般握有生杀大权,各部落内部依旧保有相当的自治权利。

    在南部各部落征召完毕后,兵士们以新建不久的彰化城作为根据地,进攻彰化城北部的大肚王国,最终目的便是统治台中区域,获取此地的人口和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瓦解大肚王国的部落联盟,和南部各县一般建立长老会制度,彻底控制此地。

    大肚王国的地盘本就不大,十几个部落听着挺唬人,但实际上不过是十几个大一些的村庄,整个大肚王国的总人口加起来还不到一万。

    本次征服大肚王国,武装部中的穿越者主要任务是实践学习指挥工作,之后便可分配至各地,牢牢掌握所有军事力量,攻击行动则多是由武装部中的移民以及各县民兵带领仆从军完成。

    在各县民兵热兵器的摧枯拉朽下,加上土著仆从军手持冷兵器的阵阵怪异吼叫声中,第一个投降的部落出现了,有一就有二,大肚王国的瓦解速度出乎意料的快,其中当然不乏头铁的,主要是大肚王以及他的血亲部落为核心。但在大肚王被现代火器精准打击而死后,最后的联盟瞬时间分崩离析,各核心部落失去主心骨,死的死,降的降。

    此后大肚王国成为历史,只要再清除掉北部淡水周边的土著,元老院将正式掌控台湾西海岸。

    大肚王国既殁,战争给被征服的土著部落带来大量的权利真空,也正好便于元老院对于土著长老的选拔,利于控制。

    此役,除了大肚王国外,各县土著仆从军们待遇不算薄,目的便是笼络各部落的勇士阶级,消磨土著们的敌意,雷霆手段已用过,鸽派上场展现菩萨心肠,慢慢消除土著中的隐患。

    此役的最终目标便是人口劳动力,战败方的大肚各部落青壮人口,皆被强制征召去开矿或是开凿运河,南部长老会各部落劳役也将同时征发,用于在各县为移民就地开垦田地,劳役并非无偿,给予相应的纸币,可用于购买新港产出的物资。

    这种新鲜的体验在土著部落中从未有过,当看到一张小小的纸片,却能从汉人移民村落或是集市中换来白花花的粮食后,土著们的积极性前所未有的提高,只要元老院一直征发劳役,至少各部落间不会再有人挨饿。

    ps:以后一章尽量写成3000字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