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真没重生呀 > 第108章 拉投资

第108章 拉投资

作者:呼啦圈大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我真没重生呀 !

    因为出发的时候走的早,一家人还没吃早饭。

    车开到张集乡镇上的时候,用了不到一小时,也才七点半。

    一家人先吃了早饭,又买了大小几袋子新鲜蔬菜,又继续赶路。

    车进村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不少注意,没办法,这还没进入新世纪了,城里私家车都不多,更别提农村了。

    进村一条水泥路,拐到姥爷家还得走一段土路。

    当年村里划宅基地,老百姓自然都想要离的村里大路近的地方。

    姥爷那会儿还是村支书,主动把自家宅基地选在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把好地方让给了别人。

    几个孩子心里肯定有点不乐意,但他们了解父亲是什么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这叫品格。

    不过以后来的眼光看,姥爷选了个偏僻的地方盖房子也不是坏事,环境幽静,出门就是村里的小河,下河捞鱼都方便不少。

    这十几年以后村里人有钱了再把房子翻盖成小楼,这地方就比村中心那边好太多了,起码不用挤在一起。

    再说没有景的别墅,那都算不上别墅。

    所以说好人有好报。

    杨思源开到姥爷家门口,杨思源先扯着嗓子大叫,“姥爷,您最稀罕的大外孙子回来了,赶紧开门啊!”

    没人应。

    又喊一遍,还是没人应,隔壁家老太太伸出一脑袋来,“是慧芬家的小子吧?”

    杨思源赶紧答话,“嗯,奶奶,我姥爷呢?怎么这么早就不在家了?”

    “哦,我就说看着眼熟。你姥爷一大早陪着个什么头子的上山了。”

    “头子?”

    杨思源有点懵,再一想,明白了,隔壁奶奶说的是投资。

    姥爷虽然已经退下来了,但威望还在,村里有什么事,还得请他这位老支书把关。

    这可能是村里联系了什么投资商来村里投资建厂之类的,去山上考察去了。

    杨思源自己去把院门打开,把车开进了院子停好,老爸老妈和老姐下车,打开后备箱开始往屋子里搬东西。

    村里人都实在,平时也不关门,院子门也是虚插上就行,反正邻里邻居的也会帮忙听着动静。

    这回他们带来的东西不少,后备箱塞的满满的,除了那只羊和十条烟,还有几桶油,几袋大米,以及几箱水果。

    刘慧芬回娘家这几天都摆不了摊子了,索性把家里存货都带了回来。

    家里是卖水果的,杨思源也不太稀罕,还装了一大袋子隔墙给隔壁老奶奶送了过去。

    接着便跟父母打了招呼,自己先去山上找姥爷去,老爸老妈则留在家开始生火,准备烤羊。

    虽然这三年回来的少,但村里杨思源贼熟,一路小跑直奔后山。

    汉东半岛其实也没什么很高的山,都是那种矮山丘陵,山上有的光秃秃的,有的有野林子。

    半山腰一下坡度比较缓,种庄稼也收成不了多少,一般都种果树,苹果梨子之类,也能给村民带来一些收入。

    远远的杨思源看见山脚一群人,姥爷身材高大,很容易辨别,另外还有些村委会的,其中就有大舅刘德福。

    还有个西装革履带个小秘书的人,大概就是那什么投资商了。

    杨思源看西装男那模样,就觉得不像正经商人,来农村做投资考察还挎个小秘的,就更显得这人轻浮。

    当然也不好以貌取人,杨思源决定过去听听怎么回事再说。

    姥爷也看见杨思源了,本来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意,跟大舅说了一声,便过来迎接外孙子。

    姥爷从杨思源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见人就说他这个外孙子像他年轻的时候。

    不是单指高大帅气啊,指的是性格方面。

    杨思源小时候打架,暑假的时候妈妈总是跟姥爷告状,说自己管不了了,让姥爷管。

    姥爷从来不会武断的去批评杨思源,而是问明情况,再进行教育。

    初中杨思源抡铁锨那一回,姥爷不但没批评他,反而还表扬了他。

    说汉东汉子,就得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性子,说那叫嫉恶如仇。

    杨思源也喜欢姥爷,觉得姥爷除了人正直值得尊敬之外,爷孙俩也确实对性子。

    爷孙俩寒暄一番,杨思源便打听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姥爷脸色又沉了下来,“唉,一言难尽。”

    不过姥爷并没有把杨思源当孩子,还是把事情交代了一番,杨思源也了解了个大概。

    刘家村地处沿海省份,蓬莱市又是沿海开放城市,所以这地方的农村呢,也基本不穷。

    但说起来也不算很富裕,九十代年后,村里年轻人都不喜欢在家种地那种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了,纷纷进城打工。

    村里新鲜劳动力大都进城发展了,但村里还是有不少中年劳动力,有的也开始琢磨着搞点养殖之类的生意,多赚点钱。

    可总得来说,形式还停留在家庭作坊的模式,有成功个例,但还映射不到全村。

    这就导致一部分农民富了起来,另一部分呢,也有样学样,也想搞养殖。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赚钱也没那么容易,有些人急着赚钱,基础不牢,有仓促上马,最后就搞赔了嘛。

    后来村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提出来招商引资。

    这会儿不少手上有闲钱的买卖人,都开始学南方的做法,搞私营小厂子。

    镇子上这几年就开了不少类似的小厂子,效益大都不错。

    乡里觉得这种模式不错,正好上边有政策鼓励,下边农民也有致富需求,正好往村一级推广。

    村委会的几个人便开始各显神通,从外边联系投资商。

    以他们的人际交往圈子,也拉不来大的商人,可才开始嘛,也没必要太大,先搞成一家试试水,也好在乡里个交代。

    于是这段时间弄来不少人过来村里考察,今天这个,都得算到第七还是第八个了。

    可问题在于,来考察的人多,真正有诚意真打算掏钱投资的还没有,村委会里那几位心里开始发毛了。

    村与村之间竞争还挺激烈了,这要是别的村已经开始划了地方建厂了,刘家村连个投资的都没影,说出去整个村都没面子。

    心急之下,这找来的投资商,也越来越不靠谱,起码姥爷看了是这么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