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成为亡国皇孙后 !
第五十三章波澜(二)
为什么这事儿不说别人,反而说道了武青身上?
首先,陈忠说的是校官补录官身,也就是这个小兵已经在兵部被人欣赏提拔为校官了,现在是去吏部把这个名义定死的。这叫补录官身。
补录官身的事情大秦律没有规定这么做合法,也没有说不合法。各部都有这种情况发生。
但说到底,补录官身的人在领到吏部下发的正式任命文书之前,他是越权的。
其次,再来看看这件事儿。
补录官身的人过往不明,这是大秦律明令禁止的。补录官身给过的途径只有两条,一个是所在部门发文书到吏部,吏部经过核查,此人过往清白,给予补录。另一个就是不管你什么身份,有功劳在身。这需要所在部门将功劳经过等详细上报,报到皇帝这里来,皇帝点头答应了,给出批复,再转交吏部,吏部照办。
除了这两条以外,都是不允许的。
陈忠所奏禀的言语之中,第一次武青是走的第一条路,结果因为名单里面的几个人出身不明,吏部没有补录,而是打回去要求重新遴选人选。
但是第二次的名单,依旧是原封不动的交了上去。
这就有问题了。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里面涉及到的人。
在陈忠的描述里,主要可以分为三波人。第一波是吏部官员,也就是行使补录官身权力的人。
第二波是兵部官员。也就是行使填补录名单的人。这里为什么不说武青反而说的是兵部官员?这是因为陈忠的描述里虽然只出现了武青一个人,但是事情牵扯到的人,却非常多。
第三波是补录名单上的人。也就是那几位校官。
在陈忠的描述里,吏部的人做的没有问题,他们是依照大秦律在做事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规矩办事儿,什么时候,走到哪儿都不会错。
第三波补录名单上的人有点儿问题,他们的问题陈忠已经说了,是出身不明。这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出身不明阐述清楚就可以了,如果无人可以作证,无证可考,那就重新从户部入籍,当做一个刚出生在秦国的普通百姓,然后再慢慢往上爬,就可以了。
大秦对于地位越高的人,管理的越严苛。相反,地位较低的人的约束,反而很宽松。
问题主要出在了第二波人身上。
陈忠只是简单陈述了一个事件,他既没有说弹劾谁,也没有说谁办事不利,他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但这个事实却相当可怕。
首先是武青,身为司需郎中越俎代庖,这是写在大秦律里面明令禁止的事情。
再说司法郎中吴庆与司籍郎中穆勒,陈述中没有出现这两个人,但是陈述描述的事实却说明了这两个人玩忽职守!
名单上的人出身不明,本来按照大秦律是不能招进军队里面的。但大秦律考虑到有些人确实有能耐,只是被出身所累,便给出了另一条规定,就是上面说的允许凭军功升迁。
这里说的都是对于下面的人的照顾与考虑,反过来再说一下对于一不小心把出身不明放进来的郎中就不追究责任了吗?
并不是。不仅要追究责任,这个追究的力度还非常之重。
这种玩忽职守的事情,甚至可以一直追究到主官兵部尚书这里来。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陈忠所述的事情,后面有人要求严查的话,即使是历朝历代的那个强盛的兵部都护不住玩忽职守的人,兵部尚书都得跟着吃挂落。更不要提现在的兵部了。
而后面有人继续追究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不染陈忠出来说这事儿干什么?
最后,你以为追究到堂堂正三品大员,一部主官,手握实权的兵部尚书就顶天了吗?就算完了吗?不,并没有。这事儿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兵部的事儿了。
赵征前段日子提出要准备御驾亲征,这事儿满朝文武都知道,所有部门也都在配合兵部准备这件事儿。
那么赵征为什么这个时候把武青与吴庆两个人从身边调走,调到兵部去,一个当了司需郎中,一个当了司法郎中?
这是赵征为出征做的准备!
信不过原来的人是一方面,武青与吴庆用着顺手是另一方面。
对于这一次的御驾亲征,赵征并不是那些无脑之人所以为的脑子一热,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整个天下,除了没脑子的人,没有人认为赵征是这么鲁莽地作出决定的。
赵征既然敢出征,并且穆勒、张权、赵莹等一干大臣没有阻拦,就说明赵征是有把握的。两场仗,至少他能打赢一场。
而将这两个人调到兵部,就是为了给两人积攒军功快速升迁的机会。
任命官员并不是赵征金口一开随意许诺就成了的。大秦有一套完整的军功升迁体系。如果赵征随口就把这两个人提拔上来,那他就是在与整个军功升迁体系作对。别说外人,就算是穆勒都不会支持他。
现在陈忠所述之事牵扯到了这两个人,并且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不仅仅是冲着兵部尚书去的,这是冲着赵征来的!
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张权就是挂名,他甚至连官印都没领。只是名义上的兵部尚书罢了。
实际上正在逐渐掌控兵部的,是赵征这个皇帝。
赵征才刚把手伸向兵部,他们就已经开始准备把这只手砍掉了。
这让赵征如何不愤怒。
不过他愤怒也没有用。这是一个拥有成熟的司法体系的国度,他是整个司法体系的监督者与执行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但是他不能轻易行使他破坏者的权力,否则,整个司法体系都将崩溃。
赵征面无表情地看了一会儿跪在下面的陈忠,整个太极宫变得鸦雀无声。陈忠老老实实地在下面跪着。安静地等待着。
对于陈忠来说,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不管他是自愿自发的站出来说这件事儿,还是受人指使有人授意的站出来说这件事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了。剩下的事儿,就是高来高去的大人物们的博弈了。
“武青,吴庆。你们俩出来说说吧,这是怎么回事儿?”
赵征突然开口,堵死了他们进一步追击的可能。
如果赵征不现在开口问,而是由武寿或者其他人开口点明他们的渎职,那么事情将彻底不受控制。
当然,这里说的是不受赵征控制。
赵征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他才主动开口,夺下了这一点儿主动权。
由他问话,由他点明,那么怎么判,主动权就在他手上,判个玩忽职守渎职之罪是他,判个治下不严也是他。如果他不争取这点儿主动权,等到武寿他们一步步坐实了罪名,罪名必然是最重的那一个,到了那时候,赵征就是被逼着对他们做出最重的处罚。
事情已经出了,不可挽回。赵征的选择不多。他只能在为数不多的选项里选择一个最轻,对他最有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