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人生何来那么多如果 !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个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小伙子蓝光才15岁出头。
他就是前面说的故事里的男主人,初中刚毕业就只身到外面去打工。
初次来到大城市里,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好在认得点字,可以阅读招工广告。
就这样他背着两条破棉絮和几个干瘪的饼子,到处找活干。
饿了就咬几口饼子,渴了就找个厕所,扭开水龙头接点水喝。天黑了,就找个空旷的空地铺上棉絮倒头就睡。
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干,不容易找到活,只能给人当当小工,干些出力气的活。
就这样干一天是一天,碰了无数壁,也吃了不少苦头。
后来一次在工地上做小工时,遇到一个好心的工匠看他老实愿意带着他一起干。
他就跟着做了他徒弟,学了点砌墙的本事,在建筑工队干活,慢慢的从勉强糊口到稍有结余了。
再经过几年的技术打磨,砌墙技术已经十分熟练了,比他师傅技术还好,工钱也慢慢涨起来了。
这时他选择余地也多起来了,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即便如此,他依然一门心思地跟着自己的师傅干,拿着比师傅低一点的工钱。
他从不抱怨,每天埋头苦干。
这样的好日子,约莫过了五六年光景。
到了他25岁的年纪,就回家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娶了邻村的一位姑娘为妻。
村里人多不识字,偶尔认得几个字也是只上过小学,特别是女孩子识字的尤其少。
难得的是给蓝光介绍的这位姑娘叫孙谷兰。她上过两年小学,也识得一些字。
人长得也还可以,不仅老实,还特别能干。就是年龄大,不过配蓝光正好。
蓝光家一听说就特别满意。
村里娶媳妇就是要娶那种能吃苦,能干活的。识不识字的没有人在意。
按理说这姑娘条件这样应该可以找更好的人家的。
无奈她家里穷,又还有两个兄长都还未娶妻,她就被耽误了。
村里要娶媳妇就得出聘礼,两个媳妇要的就更多。
家里一时拿不出钱,就想到将女儿许配给聘礼给的多的人家,这样儿子的婚事就有着落了。
就这样一直拖,拖到姑娘都20岁了,还在等,这不,终于等来了蓝光。
在农村里大家都以种地为生。
一年到头种的粮食除了自家吃还得缴税,剩下的也换不了几个钱。
而外出打工的蓝光就不一样了,拿的都是现成的钱。因而就成就了这门亲事。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能出去打工的。
外出打工不仅辛苦还很没保障,除了家里子女多实在没办法的,村里人还是愿意在村里过着闲适的生活。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也不至于饿死。
而蓝光不同,在他出去打工前,家里是真的穷。在加上兄弟众多,娶媳妇就更难了。
蓝光出去打工几年后,家里的情况才开始慢慢好转。
也是在这几年大哥才娶上了媳妇,已经分家出去单住了。大嫂还给他生下了个胖小子,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变好了。
但蓝光下面还有四个兄妹都靠父母养着,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他们也都到了成家的年龄了,家庭压力也还是挺大的。
蓝光就一直在外地打工,希望挣多多的钱以减轻家庭负担。
村里讲究长幼有序。
等到了最小的儿子也到了成家的年纪。父母就想着先给蓝光娶了亲,后面几个小的再一嫁一娶的,也费不了什么事。
最重要的是蓝光这些年外出打工,家里也攥下了不少的钱。
现在也到了他该独立出去的时候了,毕竟年龄也不小了。
蓝光从小吃惯了苦,打工对他来说一点也算不得什么。
如今在城里他有了手艺,跟着师傅,有固定的收入,他更是喜欢在城里打拼。
每年过年回家时,看着父母接过自己存了一年的钱,他心理都激动极了,也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第二年再出去打工的时候他也总是信心满满,仿佛有一大堆钱正等着他去拿。
蓝光虽然能挣钱但他却不舍得花钱,总觉得家里更需要钱。
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烟酒都不沾,像他这样只赚钱不花钱,成年累月的也积攒了不少钱。
不过他自己却还一直蒙在鼓里,一直想着家里还缺钱,总是省吃俭用的存钱。
要不是因为某些原因,他如今还住在大通铺,省下每一分钱带回家里。
他不知已为家里积攒了多少资本。
当然了,家里也不会傻的告诉他钱已经够用了,不用给了。
反正蓝光给多少就接多少。
父母很少过问他在外面的生活状况,总叮嘱他挣了钱就赶紧带回来不要乱花。
也正因如此,当家里觉得钱足够两个小的娶亲的时候,就决定先拿出部分来把他的事给办了,省得外面说闲话。
同时家里也可以趁着办婚礼显摆一下,好让村里知道他们家如今有钱了。这样后面两个弟弟也好说门好亲事。
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双方父母一拍即合。
一家想要钱,一家想要人。
过年前蓝光回家后与当事人匆匆见了一面。
双方都觉得对方挺合眼缘,是过日子的人,就点点头同意了。
家里想着喜上加喜就趁着过年把婚礼办了。
就这样在全村人的见证下俩人很快完婚了,村里还给盖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