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与非遗的开始 > 丹寨—锦鸡舞

丹寨—锦鸡舞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与非遗的开始 !

    丹寨万达小镇。

    东湖湖畔,依山傍水,美不胜收。

    黔东南东湖花园酒店里的阿布问道。

    “非非,你想吃什么?”

    不错,今天这两小妮子,来到了黔东南的丹寨县。

    “我都不太清楚这边的美食,你决定”。

    “那我们去吃醋血鸭”

    “什么是醋血鸭,放醋吗,还放血”

    “醋血鸭,是侗族招牌菜之一,首先把鸡和米一起先放入清水锅里煮,等到稀饭熬好时,鸡块也熟透了。醋血鸡蘸料是用鲜鸡血、盐和陈醋调出来的,鲜嫩的鸡肉和佐料结合在一起,堪称完美!”

    “听你描绘口水都流出来了,走,出发,醋血鸭”。

    “呵呵,贪吃贵”

    “人家就是贪吃,不,应该说是美食爱好者”。

    “对,对,我们这段时间,就当一个美食爱好者,要不要加美食评论家啊”

    “还是算了,我脑袋的词汇量无法形容嘴里美食的容忍度。”

    苗年广场,小镇融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

    “人可真多,阿布”。

    “非非,这还算好的,就是平常的表演,这锦鸡舞在大牯和小牯的时候看更带劲,”

    “我以前听都没听过”

    “没听过很正常,不是说世界上有两大迁移民族吗,犹太人和苗族,还说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民族风俗就是西藏和黔东南”

    “嘎嘎……”

    芦笙响起游人安静了起来。

    非非也不在东张西望,安静的看着广场上的惊心动魄的舞蹈。

    锦鸡舞:来源于锦鸡苗族,是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对于苗族,外面大多的人,都知道白苗(救人为主),黑苗(历史上不太欢迎汉人),青苗,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六枝唆嘎)等等,其实,它还有很多分系枝系。锦鸡苗自称旮弄,因崇拜锦鸡也就是凤凰图腾,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苗族同胞在每年的盛大节日里举行隆重的吹芦跳月活动中,敲击铜鼓,欢跳锦鸡舞,放牯子牛斗角,以纪念先祖和感恩锦鸡而得名。

    灯光闪起,舞台上。

    有四名苗族小伙在芦笙伴奏下,身着锦鸡服饰的24名锦鸡苗族姑娘双脚按芦笙曲调节奏变换出优美姿势。

    双手于两侧稍往外自然摇摆,加上头上的锦鸡银饰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超短裙脚边的羽毛银浪翻飞,翩翩曼舞中,舞者布履轻盈,双手于两侧自然放开,悠然摇摆。

    “啪啪啪”。

    小伙伴随着歌舞声停下来,很嗨啊,掌声毫不吝啬,阿布一眼期待的眼神。

    “感觉怎么样。”

    非非未回味过来的表情。

    “跳的好,服饰五彩缤纷,只是这银饰得有多重,真像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锦鸡,身上的羽毛色彩头青、颈绿、身红、尾毛麻花且比身长,有故事吗?阿布,我喜欢听故事吗?

    “确定要听”

    “反正也没什么节目,回酒店路上,边走边听呗,好阿布”。

    “好”。

    相传,旮弄这支苗族的祖先住在东方的大草原上,在历史的迁移过程中,最后在美丽的锦鸡帮助下定居于此。

    苗族先迁徒时只有三样东西:水牛、谷种和芦笙。在黔东南定居后,带来的谷种没田种,他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摘野果,捞鱼虾充饥渡日。有一位老人套到了只锦鸡,在清理时将锦囊包丢在草棚前的灰堆旁,谁知便长出小米,次年,他又把小米作种子烧荒播撒,长出了满坡小米,小米救了苗族祖先的命。于是,在黔东南定居后,苗族的祖先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充饥度日。为了感恩,便仿照锦鸡美丽的头饰装扮自己,在芦笙舞蹈中,模仿锦鸡的求偶态、神情跳舞。锦鸡舞最初的功能是与祭祖有关,在十二年一祭的祭鼓活动全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芦笙所演奏的曲目有着严格的定制,其曲目传递了苗族远古的信息,如蝴蝶妈妈等,锦鸡舞在现实生活中为青年男女架起了爱情的桥梁,在“吃新节”等大型民族活动中让青年男女吹笙跳月,以舞交心,以乐示爱。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流传至今。在日常生活中,苗族同胞们特别是女性同胞除了劳作外,闲时都精心地用各种各样有色花线绣成各种花鸟纹图案,缝制百鸟衣裙,编织花带,刺绣花鞋,制备银饰。节日喜庆时,尤其是在芦笙会上,只见女性个个绾发高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上身穿开襟短绣衣,下身外着绣花超短百褶裙(有的着彩绣短百褶裙,有的着绣花百褶长裙),裙前后各系一张长方形花围腰,后腰上面挂满各色手织花带,颈戴银项圈,手戴银手镯,脚穿翘尖绣花鞋(有的在脚腕系上小巧玲珑的银铃),打扮得象美丽的锦鸡一样,花枝招展。跳芦笙舞时,随着芦笙曲调的快慢节拍,妇女头上的银饰锦鸡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百褶裙脚边的洁白羽毛银浪翻飞,貌若锦鸡亮翅,翩翩漫舞,酷似古籍记载的鹨鹆舞。是故,民间称之为“锦鸡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