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大明鸿图 !
被皇帝的目光紧紧盯着的徐应元,开始的时候还能躬着身一脸媚笑的回应着。可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移,皇帝的目光也变得越来越冰冷。徐应元只觉得似乎有千百把刀剑在围着自己旋转,似乎只要皇帝心念一动自己就会被千刀万剐。
徐应元的那张胖脸变得刷白,一滴滴的冷汗开始顺着额头不停的滴落。
“哼!”崇祯低低的一声冷哼,可在徐应元听来,却犹如晴天霹雳。徐应元浑身一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边不停的磕着头一边带着哭音说道:“奴婢有罪,奴婢有罪。皇爷饶命。皇爷饶命。”
“有罪呵呵,朕到不知,你有什么罪”崇祯淡淡的问道。
“奴婢,奴婢不应该多嘴。”徐应元尽量蜷缩着身体,就像一颗团在地上的不停颤动的肉球。
“哼!你仅仅就是多嘴吗?徐应元,这些日子,朕是不是对你太过放纵了?今天你说的那些话,是打量着朕听不出来吗?你是不是也想当当九千岁了?”
“啊,奴婢不敢!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徐应元听皇帝的语气中已经带上了森然的寒气,肥胖的身子抖动的更加厉害。在他的耳边,似乎响起了在不久之前,被打死在皇宫之中的那些太监的惨叫声。
徐应元跪伏在地上拼命的磕着头,没有几下额头上便已是一片青紫。
“行了!”崇祯恼怒的喝了一声,盯着徐应元一字一顿的说道:“徐应元,念你这段时间侍奉朕还算用心。这次,朕就不要你的这条狗命了。消减你一切的职务官阶,给朕滚出去!”
“皇爷。。。。。。”徐应元满脸泪水的惨叫了一声。
“怎么?”崇祯两道浓眉一挑,“真要朕取了你的狗命来人!”崇祯低声的叫了一声。站立在门外的锦衣侍卫,连忙进殿施礼:“万岁。”
崇祯皱着眉指着趴在地上的徐应元说道:“将这个狗东西叉出去。”
“遵旨。”两名锦衣侍卫躬身应道,随后走上前一人一边将徐应元从地上脱了起来,拽出了暖阁的大门。
“呼。”崇祯重重的呼出一口气,转头冷冷的扫看了一眼暖阁中侍立的那些太监们。所有的太监都惊恐的低垂着头,一声都不敢出。
崇祯的视线最终落到站在一角的乾清宫副总管太监高时明身上。“高时明!”
“奴,奴婢在。”高时明赶忙紧走几步来到崇祯的面前,诚惶诚恐的跪倒。
崇祯冷冷的看着跪在地上高时明,半晌之后才开口说道:“着你暂代乾清宫总管。”
“是。奴婢遵旨。”高时明颤声回答着。
“哼。”崇祯轻哼了一声,重新拿起了桌上的御笔。
。。。。。。
其实,在崇祯的心中,对于身边的这些太监的感觉是极其复杂的。从穿越到大明的那一刹那开始,离他最近,同他接触最多的便是这些身体残疾的太监们。
崇祯能深切的感觉到,这些太监们对于身为皇帝他,是穷其极致的讨好与迎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即使有着后世记忆的崇祯也渐渐从不适应,变的对身边的这些太监难以离舍。
但是后世的那些记忆,也在不时的提醒着他。在历史之上,这群人往往就是祸乱的根源。虽然,崇祯不敢确定,由那些一直站在太监这群人的对立面,永远都从内心中看不起这群人的文人所书写的历史,是不是真实?有没有夸大。但是,有一点崇祯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由于太监们所处的特殊地位,让绝大多数的太监心中,往往没有了底线。他们在自轻自贱中,可以干出很多不计后果的事情。
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情感,让崇祯对身边的太监的言行时刻都加着小心。今天当他感觉出徐应元私心时,便借机发作,要给身边的这些太监一个警告。
。。。。。。
偷眼看着坐在书案后的年轻皇帝,高时明的心中既惊且怕。他轻手轻脚的到了一杯热茶,小心翼翼的放在皇帝的身旁。余光之中,就见站在门口的一名太监向自己递了个眼色。高时明轻轻地向后退了几步,沿着暖阁的边缘走到门口。
“什么事?”他用极低的声音问道。
“内阁转来的折子。”
“怎么没入六色?”
“徐公公说过,这是皇爷急催的折子。礼部送上来后,内阁没敢耽搁,单独呈送。”
“哦。”高时明点点头,伸手接过那本奏折,对那个太监摆了摆手,便捧着那道折子走回到书案旁。
“皇爷。”高时明尽量小声的说道。
“嗯。”崇祯哼了一声,眼睛依旧看着面前的折本。
“皇爷,内阁单独转过来的折子。”
“哦?”崇祯转过头看了高时明一眼,随手拿起了那份奏折,翻看起来。
原来这份奏折是礼部领衔汇同刑部户部,三部共同上的一个折本。折本中写明,新开的明法明算两科已经阅卷完毕,名次也已初步完成。三部上奏,恭请圣裁。
这次科举的最终结果,明法科取中了十七名,明算科取中了十三名。也就是说在总共参加这次考试的三十几个举子之中,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之外,绝大部分都被取中了。
当然,取中的比率这么高,也是因为三部得了崇祯的旨意才会如此。说起来,原本如此高的中试比率,三部官员是不想同意的。为此,三部的官员也曾数次上本,不过在接连被皇帝下旨斥责之后,三部也就没再硬顶,最终还是同意了下来。当然,三部不再坚持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三部的官员对这两科考试并未太过重视。
崇祯低头仔细的看着这本中的内容,而后仔细的展开随折本一起递上来的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按照先后顺序罗列着十三名明算科考生的名字。第二份则是十七名明法科中试名单。
崇祯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的看着。别人或许并不理解,但崇祯心中却知道,科举的改革,才是自己对这个老大帝国最重要的改革。
看着看着,一个极其熟悉的名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明法科进士,北直隶举子,阎应元。
“哦?”崇祯微微一愣,“是他?他尽然考了明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