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大明鸿图 !
听到郅承都报出自己的名字,崇祯不由得微微一愣,“这个名字怎么有些耳熟?”
这时就听跪在下面的郅承都说道:“回万岁,臣自小就十分崇敬汉时先祖郅都郅雁门。所以,家父便给臣受名郅承都。”
崇祯微微点点头,心中却暗暗的咧了咧嘴,“幸亏在后世时,看过那部有关汉武帝的电视剧。否则这个什么汉时先祖郅都,自己还真不知道。要是面前的这家伙兴高采烈的说完,却发现自己这个皇帝满脸茫然的和他大眼瞪小眼。估计不学无术的评价是跑不掉了,说不定刚刚在机缘巧合下提高的那点威望,也会丧失大半。想想,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多少都有点丢人。”
等郅承都说完,崇祯挑了挑眉说道:“你是郅都的后人?”
“是。”
“你可知道,司马迁是如何评价你这位先祖的?”
“臣知道。先祖被太史公列入《酷吏列传》之中。”郅承都表情平静的说道。
“呵。”崇祯微微一笑,眼中微光一闪,“这么说,你也想做酷吏了?”
郅承都跪在地上挺直身子,“为正法不徇私情,为国家不避生死。便是臣毕生之愿。”
“好。朕知道了。朕也记住你的话。先退下吧。”
“是。”郅承都恭敬的叩了一个头,目不斜视的重新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崇祯又低头看了看其余的那几个御史,微皱着眉头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也都退下吧。”
“是。”那几个御史一脸沮丧施礼退到了一边。
崇祯看着面前的群臣说道:“既然,有人还知道为臣之道,还记得自己的职责,那朕也就不在此时处罚你们了。但该受的责罚,朕也绝不会姑息。”
“是。臣等知罪。”
崇祯哼了一声,一挥手说道:“哼。知道就好,都起来吧。”
“臣等谢万岁。”众多的官员纷纷叩头谢恩,乱糟糟的起身。这其中自然也有刚刚打的厉害的,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颤颤巍巍的爬起来。也有一动便扯得了痛处,龇牙咧嘴吸着凉气的。
看着底下这些官员乱糟糟的样子,崇祯摇摇头,重新坐回御座之上。一转头却看见杨维垣还跪在金台上,正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崇祯明白金台之上的位置是有定数的,不是谁都能上金台。现在局势平缓,杨维垣此时再在金台上待着就不合适了。这事杨维垣一定也知道,只不过没有自己的命令他也不敢动。崇祯便对他摆了摆手,“你也回班吧。”
“是。”杨维垣连忙应了一声,施礼后晃晃悠悠退下了金台。
看着杨维垣的背影,崇祯心中不由一动。今天这个早朝意外连连,为了那件事所做的那些安排,竟然大部分都没有用上。现在有了这一连串的变故,自己完全可以直接宣布退朝。不过如此一来,那件事只能算推后,却不能算是解决,那些人一定还会找机会再度提起。真到那个时候,恐怕处理起来会更难。既然如此,不如借着自己平息混乱而意外收获了一波威望的时机,将那些准备用出来。
想到这里崇祯微皱眉头想了想,便对金台下的一众官员说到:“刚刚,郅承都说了,混乱之始是源于那个不守朝仪第一个动手的人。这话在朕看来也对也不对。朕想着,这次这件事最根本的原由还是因那本弹劾本章而起。”
崇祯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钱志平。”
“啊,臣在。”听到皇帝的话,钱志平赶忙从班中一瘸一拐的走出,跪倒在御道旁。
崇祯垂着眼睛看了看他说道:“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你刚刚对朕说佥都御史杨维垣说的话不可信,是吧?”
“是。”钱志平低着头应道。也不知道是因为刚刚的那场架打的太过剧烈,让他心中的火气散了不少,还是因为皇帝雷厉风行的平息了纷乱,让他心中有畏惧,此时他已经没了刚刚的那种激情,显得有些有气无力。
“朕记得,你还给了朕,一个杨维垣不可信的理由,对吧?”
“是,臣说过杨维垣乃是阉党的小人,他的话不可信。”
“呵呵。”崇祯冷笑了一声,“朕问你,除了这条之外,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据,证明杨维垣所说的是假的?”
“这。。。。。。万岁,杨维垣乃是魏忠贤的走狗,这种人说的话怎么能信?”
“朕问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据?”崇祯压着火气问道。
“没。。。。。。不过,万岁,杨维垣乃是小人,趋利忘义,善言巧伪,他。。。。。。”
“够了!”崇祯用了拍了一下御座的扶手猛地站了起来。“是君子还是小人不是你钱志平一人就能定下的。杨维垣乃是大明都察院佥都御史,他在早朝之上弹劾不法,此事有什么不对?钱志平你身为国家御史,却不以事实为据,不以国事为重,仅凭个人善恶便抨击大臣,扰乱圣听。你将朝政置于何处?你将朕躬置于何处?”
“臣。。。。。。臣。。。。。。”钱志平有些惊恐的望着年轻的皇帝。
崇祯环视这站在下面的群臣继续说道:“朕为天子为君,要上体天心,下安民意。而你们身为官员为臣,便要侍君以忠,待民以爱。这就是上天赋予你我君臣的根本。你们只有知道忠君爱民才能同朕一起同心协力使大明兴盛,使万民安泰。可是现在,你们中的一些人却忘了根本,忘了忠君爱民之心。不仅不以公心助朕治国安邦,反而是以个人的喜恶扰乱朕的视听。
朕为天子,掌控天下亿兆子民的生死命运,要如何才能做好?朕想只有一条—至公而已。如何能做到至公?仅靠天子一人很难做到,所以国家才会设立如此多的官职,先祖才会设立这个早朝。便是让朕能听到你们的意见,听取你们的建议。让你们秉着至公之心,将万民之愿传递于朕。朕听取了这些意见才能做到至公,才能有益于江山社稷。但是,如果你们中的那些人失了那颗公心,只为了朋党的利益,挟偏私以惑圣听。蒙蔽于朕,使朕失了至公之心,将国事变成一些人的私事。那朕所做之事便难免偏颇。长此以往,我大明必将国之不国,天下必将沸腾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