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 !
魏柳氏没有理会丈夫的解释,哼了一声,慢慢帮儿子清理伤口。
麻衣的线头和棍棒上的木屑也嵌入了伤口中,必须仔细清理。
否则,不仅难以愈合,还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尽管魏柳氏处理伤口时动作轻柔,但每次触及痛处,魏安仍会不自觉地抽搐。
“这是三分力?”魏柳氏瞪了丈夫一眼。
“只是皮外伤,不打紧。”魏勤从旁边的木柜中取出一个瓷瓶。
“这瓷瓶里装着的是上好的伤药,是我在军中时夏校尉赐予的。快给安儿敷上吧。”
魏柳氏没好气地夺过瓷瓶,打开瓶塞,顿时一股浓郁的药香弥漫了整个屋子。
她小心翼翼地用木枝蘸取药粉,轻轻地涂抹在儿子的伤口上,然后用麻布包扎好。
随着伤口处理完毕,血液不再渗出。
魏安紧锁的眉头渐渐展开,似乎多了几分轻松。
此时的他依然在梦里。
无数神奇的造物、穿着迥异的人、以及丰富的知识断断续续出现在少年的梦境里。
他似乎在经历和汲取他人的人生经历。
26岁的普通白领李末,16岁的农家小子魏安。
李末的记忆融入了…
魏安!
受伤身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加上一直在梦中接受那神奇世界的洗礼。
一天后魏安才悠悠的转醒过来。
稍微抬了抬头,看着熟悉的土坯屋墙,神色复杂,却略显心安。
梦中的世界虽然神奇,租的房间虽然精装漂亮,但冷冰冰的毫无家的感觉。
真应了那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看到五岁的妹妹手里拿着麦秆编织的蚂蚱趴在床边上守着自己,魏安露出温暖的目光。
随即,目光之中透露出些许焦虑。
梦里带来的内容,太可怕了。
在梦里,所在的国度已经是汉后两千年,汉早已亡于历史长河之中。
身为大汉子民的魏安借着身在‘后世’研究了许多: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读有关大汉的所谓正统历史书,看三国演义,玩关乎大汉三国的游戏。
因为病急乱投医,能接触的统统接触一番。
不论正史、野史、演义,汉朝大的脉络走向几乎一致,那就是败亡。
“如果那个‘华国’历史上的大汉与我所处的大汉为同一时期,那么四年后,太平道将揭开乱世的序幕...”
黄巾,诸侯,三国,两晋,以及可悲的五胡乱华。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乃至于有两脚羊那样的描述,太恐怖了。
“彼大汉是否此大汉。”魏安默默的念叨。
华国历史上的秦始皇、秦二世、楚汉争霸等信息魏安也都从族中长辈口中听过。
而且知道如今的南阳太守正是褚贡。
彼大汉黄巾大乱之初,南阳太守褚贡即死于张曼成之手。
张曼成被继任的太守秦颉杀死后,赵弘、孙仲、韩忠等人又举兵,南阳人口陆陆续续死伤数十万。
想着简单文字记载下的悲惨世界,魏安叹了口气。
他望着熟睡中的妹妹,脑海中浮现出在乱世中她可能嚎啕大哭的模样。
魏安希望自己所处的大汉以后不要天下大乱。
想要伸手摸摸妹妹的小脑袋,却牵引到了伤口。
“嘶!”感觉自己后背还是火辣辣的疼,“阿翁这下手也太重了,亲儿子啊,又不是义子。”
义子两字使得魏安的脑子不自觉想到那个男子。
头戴紫金冠,胯下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纵横天下。
在所谓的正史里,《三国志·吕布传》有句话说: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同时记载在并州时期,吕布曾多次与匈奴、乌桓等外族作战,取得了一定的战绩。
在演义中和无双游戏里,他都是当之无愧演义最强者。
魏安在梦中玩游戏,最喜欢的就是选吕布。
至于三姓家奴和专杀义父的名声,魏安不甚在意。
因为看的历史和非历史的文章太多,这些东西也不过是片面,佐证,让后人了解一些人,一些事。
而这些文章,多是出自士人之手,人总有喜好。
特别是演义中的艺术吕布形象杀丁原说是为了金银和赤兔马,突出他的贪婪和无视恩义的小人形象,魏安有些嗤之以鼻。
如果李儒或者董卓是脑子正常的,绝对会让李肃带着礼物之余外加朝廷旨意去让吕布杀丁原。
毕竟此时董卓占据了朝廷,手握皇帝,丁原居然带兵抗拒,签发一个剿除叛逆的旨意太合理不过。
而且他们事先不了解吕布,光听李肃一面之词就用金银马匹结交,肯定要考虑到失败的概率。
失败了还成全了对方的忠义之名,显得自己愚蠢无比。
用金银赤兔买其心,让吕布了解到对方对自己的重视。
用圣旨大义胁迫对方,减少对弑主产生的感情逆反的考量,那吕布反正就合理多了。
毕竟吕布他身为大将,做事不需要给底下兄弟一个交代吗,况且董卓还需要借吕布手收揽丁原的并州军军权。
此时朝廷威严尚在,从吕布个人来讲,受朝廷旨意杀贼,那就是顺天意。
至于后来杀董卓,不管是不是和董卓侍妾有私情,最终决定权也在朝廷大佬手中。
虽然此时朝廷的威严已经在诸侯讨董后荡然无存,但吕布属于拨乱反正,那也是奉命。
吕布不是士族出身,没背景,不管是第一次在皇权旨意下弑主,第二次在士族决定下杀董,都是没得选。
想到这里,魏安只觉得演义中塑造的吕布是个武艺高绝的可悲小人物。
说回正史,他在并州对抗异族,与公孙瓒对抗鲜卑和乌桓一样,都是对民族有功的。
说来说去,普通人看待三国和汉末的种种人物,受各方面的影响。
如三国演义这类艺术小说,三国志之类的所谓的士人写的正史,论坛里夸夸其谈的网友,网上专家评论,评书。
加上信息在传递链上因为讲述、倾听、观看、理解导致的一部分信息缺失,最终形成的看法都是千人千面。
对待各种历史人物的评价风向变来变去就是证明。
前几年吹刘备,后几年黑刘备,前几年黑曹操,后几年吹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