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 > 第16章 信息茧房,古今共有

第16章 信息茧房,古今共有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 !

    魏虎与魏安同是三房子弟,魏骥是二房子弟。

    三人关系极好,胜似亲兄弟。

    “血痂已掉落,痊愈了。”魏安说道,还把衣服撩起来给他们看看。

    只见魏安原本结痂的地方留下了一些淡淡的印记,这些地方的皮肤相较于周围显得更白。

    “都怪那些泄密的小人。”魏虎愤愤的说道。

    这一次本来顺顺利利的,要不是有几个族兄弟无意间说漏嘴,投军的事也不可能泄露,魏安也不用挨打。

    但魏安觉得,这次泄密泄露得恰是时候,这顿打似乎还挺值。

    “都是族中兄弟,不必如此说,此事皆是我的过错,我不该..”

    “兄长,不必过于自责。”魏虎出言打断了魏安的自责,同时从怀中掏出一个袋子,机警地四处张望。

    确认四周无人后,魏虎轻轻拍打袋子,发出钱币碰撞的声响。

    他挑眉示意道:‘兄长,这里面有两百钱和一块二两重的马蹄金,总共值一千八百钱。”

    “我还瞒着我阿翁,悄悄打造了几把短剑,已经藏放妥帖,待路上防身用。”魏虎得意的说道。

    “可若我等人少力薄,路上易被歹人盯上,在军中若无同族子弟相互扶持,也会被人看轻。”魏骥沉思道。

    看来两人还想着投军。

    两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说明都不笨。

    魏虎至少能从教训中吸取经验,这次再度将投军计划改善,而魏骥则能预判其中的风险,这就比一般人要强得多了。

    其实除了魏安,最想投军的就是魏虎和魏骥,理由也都简单。

    魏虎喜欢打架。

    如今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大旱小旱不断,就连南阳这水资源丰沛的郡偶尔都出现水资源不足以应付灌溉田地的情况。

    多年来,魏氏与相邻的李氏都曾因为争夺水资源灌溉田地而发生械斗。

    每次械斗魏虎都十分兴奋,最喜欢玩百人丛中取对方族长的戏码。

    李氏人数是魏氏两倍,但是阿翁从边疆归来后,仗着武艺高强每次都可以牵制对方较多生力军。

    魏虎仗着自己力大,加上打铁锤法演化过来的战斗技巧十分娴熟,就借机横冲直撞偷袭对方领头人,对方领头人被他逮到打的鼻青脸肿。

    中军大将被擒,指挥系统崩溃,李氏近几年的械斗因此失败,只能眼睁睁看着魏氏先取大量水灌田。

    因此李氏一众人除了恨阿翁外,其次就是对他最恨。

    魏虎觉得两村械斗就是小儿科,对方无有一合之敌,投军正是想学魏勤去战场厮杀,完全就是因为他一腔热血。

    而魏骥的原因要高大上一些。

    魏骥将其大父的知识掏空之后,凭借着天资聪颖,以为能拜得名师,其大父掏钱到处托人,却是屡屡碰壁。

    哪怕当初叔公为邓家立下救书的大功,邓家也没有给魏骥一丝机会。

    如今的魏安却是能明白这是必然的结果。

    魏骥非士族豪族,甚至非寒门,想要人家收徒把看家的本事传给你,再带你进入圈子,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士也是稀缺资源,是属于社会上层,怎么可能轻易让一个泥腿子挤进去。

    碰壁后的魏骥才想着跟书中的卫青霍去病一样从军功晋身。

    魏安看着两个族弟,却是陷入了思考。

    信息和眼界,真的会严重制约了一个人的发展。

    一是影响你的选择,二是限制你的选择。

    当初秦重军功,是为了要统一天下,汉继承秦重军功,也是因为要统一天下,并且要让天下安稳。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管是秦还是汉前期,面对的敌军以步兵为主,同时击败对手后中央政府可以得到大量的土地。

    土地可以用来封赏士兵,让社会快速稳定,同时给政府带来稳定的税源,政府和百姓都得利。

    重军功可以让政府得到百姓的拥护,激发出百姓参战的热情,让政府的动员能力爆表。

    但自从大汉平定内部的叛乱诸侯后,面对的主要敌人都是边塞外族,缴获的战利品也变了,没有田地,变成了草场。

    大汉作为一个农耕民族,拿草场没什么价值的,不可能用来封给百姓。

    战斗的对象也变了,敌军以骑兵为主。

    战争中靠两条腿的步兵追不上四条腿的骑兵,你只能被动挨打,因此国家需要的是精锐骑兵。

    而养一匹合格战马的地用来种粮可以养活十几口人。

    一个骑兵,不可能只有一匹马,起码要两到三匹。

    一万骑兵,就有两三万匹马,消耗堪比二十万步兵。

    而一次出征,起码数万骑兵,外加大量步兵运输辎重,相当于几十万步兵出征,对后勤的压力非常大。

    不仅如此,战马还是消耗品。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一次战争,损耗战马十万匹以上。

    大汉在这里花费的真金白银可想而知。

    武帝之前有文景之治,实施了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说白了就是对外用和亲匈奴的策略避免战争,同时减少了战争的支出,对内政府不管什么事,官吏都很少,一年政府支出三千万钱左右。

    文景之治导致收上来的钱在仓库堆积成山,串钱的绳子都烂了。

    但武帝的反击匈奴直接让军费达到数百亿钱的级别,所以武帝疯狂敛财找钱,国家一切向钱看,以至于卖官鬻爵。

    明帝、章帝时期作出了民爵不得过第八级爵公乘的明文规定,后来军功激励逐渐以物质赏赐为主,赐爵制度从此消亡。

    汉末的王粲在爵论中指出: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

    后来大汉采用察举制来选拔人才,官职完全被士族垄断。

    魏骥虽然聪明,但属于典型的底层小人物。

    国家演变其中的信息细节不可能清楚,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更没有参与朝堂获前沿信息的长辈能够给予指点。

    用一个词解释,那就是‘信息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