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我和开闭 !
在被某些大学选为教材的《AKB48的经济学》一书中,宏观经济学家田中秀臣,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些48组合:
“AKB48模式,是在通货紧缩时代必然获得成功的地缘偶像模式。”
这是一句包含了相当大信息量的提炼。读懂了这句话,我们不仅能搞明白为什么会出现48、HKT48……还能明白以下这些问题:
一,为什么AKB48的姑娘不是貌若天仙,却也让人如痴如醉?
二,AKB48的成员到底有没有钱挣?
三,《化作樱花树吧》为什么能卖出一百多万张?
四,为什么“宅文化”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这几个问题,差不多是可以一起回答的。
在20世纪60-8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先后诞生过如吉永小百合、山口百惠、中森明菜、酒井法子这些看起来近乎于完美的女性偶像。在当时,她们虽如海市蜃楼一般,给人远在天边、难以接触的距离感,却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的憧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通过努力,成为那样光彩夺目的存在。
在那个年代,日本人买车时也会首先考虑奔驰、宝马这些欧美品牌,关注日产或丰田等本国车容易给人留下“穷酸”的印象。旅游也是欧美第一,在国内旅游甚至可能被人取笑。
总之,离自己越远的,看起来就越美好。
套用一个比较专业的用语,这些都属于“外向型消费”。说白了,变得更完美、更高端洋气,都是为了给别人看的。
扯句题外话:眼下的中国,是否也是一幅同样的风景?
但是,进入90年代后,外向型消费市场在日本却日渐萎缩。
随着泡沫经济破裂,日本陷入了长达20余年的不景气。虽然人们并未真正陷入贫穷,但整个社会却缺少令人长期积极向上的大环境。在这个时代,形象过于完美的艺人,反而会留下“高不可攀”的印象,令人自卑,令人逃避。
在这个时代,相比外表变得更加光鲜,人们更希望在这个不够积极的大环境中,找到让自己心灵获得安慰的生活方式。因此,“外向型消费”逐渐转变为“内向型消费”,也称“心灵消费”。
在内向型消费时代,日本人开始重新重视国产品牌,并在旅游时更多选择亚洲及国内作为目的地。而这种转变,也保证了经济实力下降的日本,在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依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曾有一部动画作品,一下子就戳中了“内向型消费”时代的命门,它不但成为日本动画史上新的里程碑,还实现了名副其实的名利双收。片中“不能逃,不能逃,不能逃!”的名台词也好,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也罢,都引起了整整一代人的强烈共鸣。
没错,这部动画就是《新世纪福音战士》。它成功的商业模式还被人们戏称为“新世纪骗钱计划”。
“宅文化”带来的消费,就是一种最典型的内向型消费。
这就是上面第四个问题的答案。
当然,我并不是说外向型消费不重要。我要强调的是,在一个不重视内向型消费的商业社会中,非常容易蔓延拜金主义、虚荣、恶性攀比、势利眼等思想毒瘤。
就像一个人,要内外兼修,才会受人尊敬。
——所谓「」,原本指的是在『桜の花びらたち2008』时期AKB所举办的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极难实现的——不买几百张单曲CD就无法参加的活动,因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而被媒体曝光时出现的名词。
——而时至今日,这一商法在本质上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最近,随着选拔总选举的投票权要「通过购买单曲CD」来获得,一部分比较极端的饭更是通过购买数百张的CD来为自己推的成员投票。而就算是一般人,通常也会为了自己喜欢的成员买上好几张(从结果上来说)根本不会去听的CD。而这种情况,也同样被一部分的媒体严加批判。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作为饭与AKB48产生了交集的时候,恰逢『桜の花びらたち2008』那一时期,自己当时的感觉和做出这些报道的媒体可谓感同身受。自己的这种感觉虽然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这只是因为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这个团体里还没有出现一个自己想要「推」的绝対性的存在而已。也就是说,当出现了一个让我开始认真地意识到「想要和她握手」「想要和她说话」「想要提升她在团体里的位置」这些这些事情的成员的时候起,我的思维方式便一瞬间从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转换到了AKB48这一边。
——因此,在总选举的时候为了投票我也买了将近20张的单曲(通常盘),也买了12~14张的单曲(剧场盘)。虽然自己也觉得的确有些过分,但从感觉上来说,也有一种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心情。不过说实话,在看到被放到纸箱里一次也没有听过的如山一样的CD时,也有一瞬间闪过“这样真的好吗?”的想法???
其实我更喜欢叫它诱导消费,在一定的前提下诱导消费者前去购买跟多的产品,而且买完啦消费者心里没有一点的反感这就是一个商家成功的关键,无疑AKB就是那个成功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