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我有智能系统 !
“大姑爷挂帐子白面两袋”。
“二姑爷挂帐子被单一套。”
“三姑爷。。。”
除了来人祭奠入殓之后,也会有一个送帐子挽联的仪式。
人们说的挂帐子一般是指老人的女婿们,女儿们送来的挂在灵棚四周的帐子。
这些帐子后来又演变成了实体物品,因为农村丧事,一般是整个家族所有的姑太太都会送帐子。
拿周洋家族为例,老二伯家三个闺女,三伯家一个,四伯家一个,五伯家两个,周洋的二伯周建国家一个。
周洋的妹妹因为没出阁,还不算。
八个姑太太要是都送绸缎帐子,也没有多大用处。
所以近些年挂帐子,有的送绸缎面,或者做衣服用的布匹。
但是也有些人改为送米面粮油之类的实用物品,算是对死者家属的一种经济性慰问。
而跟挂帐子在一起的,还有送挽联。
挽联这东西都知道,左右对称,用长形白纸黑字的去书写。
一般在帐房,来祭奠的近亲,比如说老人的女婿们,侄女婿们要单独花钱送挽联。
一个挽联大概在200块,主要的钱花在花圈上。
总不能你拿一张白纸写个挽联,随便挂在灵棚里吧?
这挽联得有个挂处,一般是花圈上。
一个花圈200块。
当然了,周洋等人也是要送花圈的。
在世博刚去世以后,周洋的父亲就帮周洋在纸货店定了。
花圈几十个送过来以后,有忙活人们把孝子们送的花圈要挂上挽联。
周洋是侄子,挽联上写着沉痛悼念叔父大人,侄子周洋敬挽。
这送花圈是个脸面活,在农村甚至形成了一种攀比。
“谁谁谁死了?他侄子连个花圈都没送”。
“谁谁谁家办事,花圈买的是那种100来块钱的破烂。”
农村人都好个面子,在这种事上,你如果说舍不得个百八的弄点破烂,丢的是整个家族的脸。
所以说农村人再穷,在丧事上也舍得花钱。
周洋本家有那么几个家里穷的,平时吃饭就是白菜,土豆。
但是在这种事儿上,必须送上200块的花圈一个。
除此之外,平时他们抽的是四五块钱的烟,但是在丧事上必须得升级一个档次,抽十块的。
虽然有很多人诟病这种铺张浪费,要不得。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要个脸吗?
不管是婚事还是丧事,人这一辈子就这么一回。这种时候不铺张浪费,什么时候铺张浪费?
挂完帐子,送完挽联,来祭拜的人都差不多了,时间也来到了,傍晚五点多。
一般五点钟就会停祭奠,主家的孝子们,赶紧的得去吃饭。
因为吃完饭还有一个仪式叫做送路,有的地方叫做报庙。
不过武A县这边连个完整的土地庙都没有,家庙更不用说了。
所以送路就成了这边特有的风俗习惯。
吃完饭以后,大家赶紧回到灵棚。
门上总管看着时间来到六点,立刻喊一声“送路。”
总管喊完了,下面忙活人开始从大队点燃鞭炮,一直放到灵棚。
送路结束之前,鞭炮声不能断。
一次丧事,光是鞭炮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鞭炮声传到了灵棚门口,有门上长辈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放着香烟和馒头。
这位长辈也叫引路人,负责在孝子身前半步带路。
而孝子由两个兄弟搀扶,一般都是由亲叔柏兄弟。
这三个孝子走在前面都是佝偻着腰,低着头。
二哥周成捧着一个白色木板做成的牌位,上面写着尊父周增耀之灵位。
而周洋则是在第二排跟大哥周远以及老三周星一块儿。
引路人前方是忙活人们抬着的小花轿子,在前方是两个纸人。
队伍有放鞭的鞭炮手在前面开路,后面是吹鼓手一路吹吹打。
一直走到村里大队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早就有人准备了一堆柴火。
把柴火点燃,二哥周成把手中捧着的灵位放到轿子里,再由两名嫡亲孝子把轿子放到点燃的柴火里。
如此算是送路完毕,一众亲友赶回灵棚,开始下一项。
下一项是磕孝子头,这一次是真正的有本家的孝子们开始给死者磕头。
外面是正对着灵棚的戏台,有请来的歌舞演员和二人转演员开始表演。
而灵棚里,则是本家的孝男孝女们开始磕头。
有那种近亲的,一般会嗑老人的岁数头。
老人活了70多,那么就磕70多个头。
也有的会磕九个头,九是极致,一般也就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可没有人管你周洋是不是百亿富豪,在这里你只是一个孝子,该磕头磕头。
周洋也没有去穷讲究磕什么岁数头,磕了九个算是尽了晚辈的一分孝心。
其实大多数人除了亲儿子,谁会嗑那么多?
不是大家没有感情,实在是你可再多的头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结束以后就是吃喝玩乐了。
主家一般会请来烧烤师傅,专门在灵棚里烧烤。
大家一起吃着烧烤,喝着小酒,然后陪死者度过最后一晚上。
谁也没有那么大精神头?所以吃完烧烤以后,大家又会继续的打牌。
也许这就是一种笑话,人死了,身边的子侄们却在灵棚里斗地主,炸金花。
但这也是非常现实的一个事儿,人死了,总不能我们一直在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