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酱油是打出来的 !
.
比小白进步更快速的,是公司。
公司在神速的通过了国际知名的CMM5评级之后,国内外的单子纷沓而至。
在对日技术上已经修炼的小有所成,领导们大概甚是欣慰。
一个国内政府项目的坑刚好缺人,于是我这个年轻力壮的小白、母猴子、程序媛,就被丢进出差的队伍,和项目组的大佬们,从大连出发,坐火车绵延千里,北京和上海各自中转,去到南方一个小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负责架构的大佬滔滔不绝的和我们讲实现,讲我没听过的名词。
这是我第一次和上流设计接触。
那时我还不到24岁。
我始终是个好奇宝宝,不错过任何一个提出问题的机会。
虽然忘了当时问了哪些问题,但是当时却给我解惑,让我的认知推开了一扇大门。
我从系统技术架构、系统业务架构、项目管理、软件工程,各个角度去考虑整体的运作以及我自身的角色的作用。
这是我最初的思维模型,就像混沌之初,盘古开天辟地一样。
这些思想,承托了我软件生涯的全部。
时至今日,虽然它变换了形式,称谓,却万变不离其中。
也许我自身也是卓越的,但是不知道如何磨练自己罢了。
在那座言语陌生的小城。
我们在政府提供的办公室里赶工,这也是最早的厂商了。
办公室里的几台电脑、一台固定电话,办公楼小院里的茶花、小食堂,还有整座小城,这就是我们出差期间拥有的全部。
每日便是风雨无阻地往返于租住的宿舍和办公楼。
那时用的框架是Spring+Structs还用了一些标签库。
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很超前的技术了。
实施这套架构的是一个因为非典从深圳退守回家乡的人。
他笑说,本来想回家躲灾的,谁成想会被派出去了。
后来,他还是离开了。
这场战役,因没有上下班强制打卡,而有些散漫。
到后来,只是会议上追问大佬各种我所在的世界之外的知识架构。
而我的日常,就是在小城的街头巷尾转悠。
去菜市场,看人家做鱼丸。
去人流比较多的街区,看别人的潮流。
去汤圆铺子,吃当地有名的汤圆。
看别人排队,拎走一碗甜食就是晚饭。
感叹北方的饺子怎么不可以这么便利。
而又去了著名的鞋子批发一条街,看店铺林立。
当地鞋业特别发达,甚至有很多鞋厂在街头采集脚样。
城市因为新到任的市领导大刀阔斧,开山凿路,得以繁荣。
而毕竟是一个有底蕴的典型南方城市。
有幸在上下班穿越老城区,遇到办丧礼。
就像戴望舒的雨巷描述的那样,那是些低矮的木房拼成的小巷,青石板的路面。
记得鲁迅的书里,大概是管这个叫做堂会的吧?
南方的葬礼不像北方唢呐震天,箫声凄厉断肠。
有一家请了一些僧侣,门口搭了棚子,留一条通道,僧侣沿两侧坐着,敲着木鱼诵经。
另外一家,貌似请了尼姑不多,混杂着奏哀乐的人,也是类似的坐法。
各家门口都是花圈,上面有写高寿啥么的话语。
总的来说,老街区故去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后来出差回去,貌似我跑去买房子。
那时候房价很低,我买的房子1800一平米。
但手里并不宽裕,找几个JAVA的同事借钱。
下班的时候大家结对去ATM机取款给我。
从100块钱到1000块钱的都有借给我。
没借给我钱的,也跑去陪我们取钱。
可能因为有我在,所以大家相处很融洽吧。
出差的历练,使我增长了见识,也拓宽了眼界。
因为最后,客服买的那台机子,本体是我们用来开发Rpg程序的。
那里,只是硬件服务器。
知识的升华,就是日常不经意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