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流放后,我全家靠空间逃亡开荒 > 第107章 高阳县

第107章 高阳县

作者:记忆中的毛毛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流放后,我全家靠空间逃亡开荒 !

    有了官府的赈灾粮,虽然不多,但好歹让吃了好久野草野菜树叶的灾民总算有了点儿正儿八经的粮食,于是各个登记完领了粮回来的都迫不及待的抓了两把下锅,休息地附近难得看见这么多人生火做饭。

    白元霜想给自家人做点儿有味儿的吃,于是发了面准备做花卷,到时候在里面抹上一些盐、花椒粉等调料。

    夏氏让小闺女领着白元风去找冬至和梅花他们玩儿,自己将小儿子放在身边儿也来打下手。

    孟家兴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听说排队的人太多,他们又是接近中午去的,所以几乎排在了最后。一天的时间根本就登记不完,他们几人还得明天再陪同薛家人再跑一趟。

    孟冬至也是等着跟自己老爹一起回来的,只是他在城门口等了半天都未等到三爷爷。

    孟老太倒是沉默了没多说,只说不知是否送信人没送到,倒是方氏知道了一个劲儿的破口大骂,说孟三柱没良心,肯定是怕他们这些穷亲戚上门打秋风,所以连面都不肯见了。

    孟二柱见自己婆娘实在说得难听,便将她给拉走了,倒是其他的村民都挺赞同她。

    不管怎样,不是自家的亲戚,白元霜他们也未多关注,反正也没打算靠别人。

    第二天,孟家兴他们跟着薛家人又去了城门口登记,听说几人好说歹说、左求右求终于说动了负责登记的书吏,准许了他们作保,并且为了让这几家对他们担保的事儿负责,到时候会尽量将几家人分到一起,这也是始料未及的。

    白元霜和白成祥也从中看出了这户籍管理其实挺严的,好在他们有了户帖在手,有了新身份,否则也会很艰难。

    大家左盼右盼,总算等到了要带他们去新村子的这天。

    一大早,孟家兴面带笑容的扯着嗓门儿喊道:“都准备好啊,把东西都带上别落下了啊,咱们今儿就去安家落户啦!”

    村民们一个个喜气洋洋,邋遢了这么久,有人还专门将自己乱蓬蓬的头发用手抓了两下,不方便换衣服的也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村长,您说咱们会分到哪儿?会不会把咱们分到山沟沟里去?”

    “是啊,会不会比咱们以前坝子村离城镇还远啊?”

    “哎呀,那咱们岂不是赶个集还得走半天,甚至一天一夜才到?”

    “阿弥陀佛喔,求求老天爷别把咱们分到太差的地方了!”

    “咱们往好处想,你看咱们拿的编号算排得靠前了吧,说不定前面的能分到不错的地方呢?”

    众人议论纷纷,兴奋得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孟家兴挥挥手:“好啦好啦,咱们猜再多也没用,还是赶紧收拾好去了城门口就知道了!”

    村民们这才住嘴,三下五除二收拾好所有的行李,跟着孟家兴排得次序井然的朝着城门口去。

    城门口依然有断断续续的灾民来登记,这些都是这些天才来的,没有前几天的人密集,却也不少。只不过现在登记、发粮的全在进城门的左边儿,而右边已经腾空出来专门给今天要去新地方安家落户的人。

    官差敲着手里的铜锣喊道:“待会儿我念到编号的人立马拿上竹牌到前面来,会有人带你们去新地方,都不许给我吵,要是谁吵闹没听见过时不候!”

    他使劲儿又敲了几下,再次强调:“都给我安静!过时不候!知不知道?过时不候!”

    瞬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这要真是错过了自己还不得哭死?

    见灾民们安静得如同哑巴,那官差满意的点了点头,喊道:“编号一至两百号的人家上前来!”

    被叫到的灾民立刻喜笑颜开的跑了过去,清点户数没错后,所有的人跟着一支十几人组成的官差队伍走了。

    没一会儿轮到了白元霜他们,被叫上的两百个号,也就是两百户人家也跟着一群官差走了。

    等离开城门一段路后,众人见官差们还不算好,没有城门口守着的一脸凶相。

    有人大着胆子问:“请问差爷,咱们这是去哪儿呢?麻烦告知一声,免得咱们身处哪里都不知道。”

    前面领头的官差转头回道:“你们所有人都被分到了府城东南方向的高阳县,至于到时候具体被分到哪个镇哪个村儿咱们就不得而知了!这不归我们管!”

    “好啦,快走吧!”

    大家至少得知了这么个消息,都不敢多问了,怕惹人烦。

    白成祥拉着一辆板车行李和几个孩子,对走在身边的夏氏和大闺女说:“咱们要是有点儿零钱就好了,给差爷们一点儿好处就能把咱们想去的地方打探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希望这高阳县不是个穷县!”

    夏氏白了他一眼:“咱们就一个元宝一张银票,拿出去多不划算,以后慢慢儿会知道的!”

    白元霜笑了笑,有她爹在,以后他们家要是有啥需要交际的还真不用她操心。

    大家都跟着前面的官差走,大气不敢出,一行人走了差不多大半天,在下午的时候看到了一座城门,没有府城气派,却也颇具古朴沉重,“高阳县”三个大字映入了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