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像林晨那样优秀的人 !
刘承荣决定先给自己父亲打了电话:“喂,啊爸。尼看今部夜新闻展播毛?”
刘承荣能用原汁原味的下山客家话和家乡人沟通。一点也听不出刘书记是妥妥的硕士研究生毕业。
“今部事多,没望呕。有玛格新闻?”
(普通话:今天事情多,没有看,有啥大新闻吗?)
刘继辉因为长时间从事农村农技推广,家乡客家方言才是他的主要交流用语。
所以此刻的刘书记才特别用下山话跟自己爸爸交流。
“咁样啊,今部夜新闻有表替阿晨给事,尼奔大姨打概佃话,闷哈几看阿晨仰么里。涯起转啊嗲该望吓几两老。就咁样,噶哩。”
(普通话:这样啊,今晚新闻里有表弟林晨的新闻,你等下给大姨打个电话,问下她,看林晨究竟怎么了?我这会回去爷爷家看一下两位老人,就这样,我挂电话了)
刘承荣匆匆结束和爸爸的电话,马上开车回爷爷奶奶家去了。刘承荣爷爷刘克勤住的还是20多年前建的老式三层青砖楼房。当时爷爷五十多岁,还不到60。
是拆了原先年代的土坯老房子重新盖的楼房。因为刘克勤在家炒茶制茶,所以一楼没有住房和厨房。一楼就是刘克勤的制茶作坊和一间做了多层防潮处理的仓库。
据爷爷自己说,一楼仓库地下基础就比一般房子地基深最少一米以上,放了好几车木炭和石灰,还铺了几层薄膜隔离地下潮气,墙面特别用纯石灰抹了三层。
窗户是用最好最老的杉木芯材制作,双层玻璃隔热防寒。木门也是老杉木厚板制作,没有一丝缝隙。
室内老杉木地板高好几寸,底下也铺满了木炭和石灰。不用油漆和用其他涂料。保证茶叶没有任何异味污染源。
爷爷最引以为傲的不是自己的楼房,是自己的作坊。自己的仓库。
虽然儿子在城里建起五层楼房,爷爷也舍不得离开老房子,就要留在下山村,住在老屋。
老房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院子很大,全用厚实的水泥抹平,水沟很深,全是水泥抹过。据爷爷说是防院子里进老鼠。
老鼠特别讨厌,牙齿会乱咬木材,如果筑窝就麻烦了,老鼠的异味可能随时污染茶叶。
刘承荣这两年驻村接触的也是种茶人制茶人,所以知道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是茶叶质量保证的基础。
刘继辉的茶厂就规定:所有能直接接触茶叶开放空间的员工,特别是女员工上班进车间禁止使用香水和味道浓郁的化妆品。防止串味影响茶叶品质。
想到这,刘承荣突然想到电视或者直播带货经常看到浓妆艳抹的茶艺表演,你确定是看表演还是品茶?
表演的小姐姐不化妆,不喷香水就出镜吗?那茶的味道?还是茶吗?懂的都懂。反正刘继辉会长茶艺展示不敢请美女,茶是用来喝的。
刘承荣把车停在老屋院子外面,从老屋一侧的楼梯上到二楼,能听到比较响的电视声,爷爷的听力下降明显。现在年纪大了,不算聋,但听力比一般老人差。
这也是常年炒茶,揉茶机叽叽咕咕的声音常年影响所致。
刘承荣进门打开室内大灯,爷爷和奶奶坐在各自的按摩椅上,刺眼的灯光亮起才发现孙子来了。两个老人看电视,只开了一盏小台灯屋里并不亮。
“阿嗲,阿奶。食哩丫毛?”刘承荣问。“食了哩咁九哩,尼食毛?”奶奶说道。
(爷爷,奶奶,你们吃过晚饭了没有、)刘承荣问。(吃过好久了,你吃过没有?)奶奶说道。
“爷爷,你刚才看新闻没有?”刘承荣问,“看了,这会看电视剧,解放军打战的”爷爷说。
还好,爷爷没注意林晨的新闻。刘承荣放下心来。
问候了一下爷爷奶奶的其他事情后,刘承荣起身离开。叮嘱奶奶要记得晚上开个小灯睡觉。不然晚上起夜容易摔倒。
刘承荣就起身下楼。下山村离县城并不远,20公里,开车30分钟足够了。
所以刘书记没有住在村里,也没有住在老屋。爷爷奶奶身体硬朗,他们习惯早睡,
刘承荣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晚归,如果住老屋,不是刘书记照顾老人,是老人照顾自己孙子。
所以刘书记不愿给爷爷奶奶增加额外的负担。基本上每天要看倒两位老人就可以了。
刘承荣从爷爷家出来,把车开向回城的方向,大概走了500米,在两栋小别墅门前停下,走向右边的大门,按响门铃:“那个?找谁?”门铃应答器里传出一个声音。
“是我。承荣。你是大伯吗?”“是我,我帮你开门,你自己进来。”只听别墅大门“滴答”一声,电子门锁打开了开关。刘承荣推开别墅门走进院内。
这是林晨大伯家,也是以前林国栋家的老屋所在地。林晨爷爷奶奶现在和林晨大伯一家住在一起。
隔壁是林晨二伯家。两家都是一样的三层小别墅新农房。坐北朝南。每座别墅占地120平方,建有三层。
一层是厨房,公共卫生间,一个大餐厅(兼客厅),楼梯,还有一个带室内卫生间的房间,一个小杂物间。
二层是一个小客厅,三间带卫生间的主卧和一个稍小的卧室。有一个不大的公共卫生间。
三楼和二楼一样。只是客厅是敞开式的可以晒东西的大开间,没有和二楼一样砌墙,是用的玻璃门可以进出阳台。
三楼屋面做的是一个隔热斜屋顶,根据刘承荣在村里的规划,这类屋顶准备引进光伏发电板,目前项目还没有启动。
每座别墅有一个小院子,院子能轻松停进两台轿车。还有比较大的空余。
林晨的大伯比刘继辉年纪大,今年有56岁了。初中毕业以后恰好遇上农村分田到户,他就先学开拖拉机,是村里第一批用上现代农机的农民。
80年代开拖拉机在农村跑运输也算很风光的一个工作,大伯是村里最早的一批万元户之一。
后来他还买了村里第一台大货车,真正跑起运输,全国各地跑了不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