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东汉末年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真相(五)

第一百五十七章 真相(五)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重生东汉末年 !

    张角听了唐周言语,几十年前的往事仿佛过电影一般从眼前一幕幕飞过,从当初拜入张道陵门墙开始,到后来师兄妹五人每日里练功切磋,再到师傅去世,将掌教之位传给了三师弟张衡。

    张角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众人听,喃喃细语,将许多年的恩恩怨怨说了出来。

    张衡自幼聪颖,年少而博学,隐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精修至道,不与世接。时皇帝闻其有道,欲征为黄门侍郎,辞而不就。袭教后,居阳平山(今四川彭县)以经箓教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约理明,闻者有感。直到此时,郭斌方意识到,此张衡非比张衡也。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这位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张衡得到了很多荣誉,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通才。一些现代的学者还将他的工作和托勒密(86-161)相提并论,1802号小行星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然而,无独有偶,两位张衡都视名利如粪土,张衡在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接受,公府几次征召也不到。只是永元十二年,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八年后,鲍德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居家。

    后来应公车征辟,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后任河间王刘政的国相,以为政清廉著称,任职三年后,上书请求辞职归家,但被征召拜为尚书。

    相比起这位发明家、科学家,身为张鲁之父,张道陵之子的这位道教三师之一的张衡,则似乎不是那么为人所熟知了。

    诚然,相较于创立正一道,并活了一百二十三岁的乃父张道陵,张衡的名气的确不是很大;而相较于他的儿子,改革正一道为五斗米道,占据汉中二十余年,将教派的影响力极大地扩散,并以中国历史上极为鲜见的政教合一的方式统治地方,在天下纷争的背景下以独特的方式介入世俗权力之争的张鲁,更是没法比的。

    然而这位张衡却绝非草包,他虽未曾出仕,在天下士人中间未曾留下太广的名声,其在道教乃至在江湖中的地位却是不容小觑的。

    要说张鲁是恰逢乱世,又是被张修夺了权,方磨练出不一般的手腕,在后世留下了偌大的名声;张衡则是靠着父亲的教导,而在道家一脉留下了一段段让修道之人憧憬向往的佳话。

    不得不提的是,张道陵的六位子女,除了排行老三的儿子张权(《张世全谱》中,作张机)信息不甚详尽之外,对其他的几位记载则是如出一辙。

    张道陵之长女,张衡之姐,名叫张文姬。适陈郡(一作陈州)袁公之子,家豪、好道,成婚最久,久之白日抱五儿升天。

    张道陵之长子张衡,“于阳平山,白日上升”。

    次女张文光,为陵王妃(一作广陵王妃),以所封有犯父讳,不食数月,白日升天。(一云入门三日,于殿上白日升天)。

    张贤,一云名贤姬,天师张道陵之第三女,为燕王妃,好道,集真人之法,久之白日升天(一云劝燕王修真不从,即乃飞升。)。

    张芝,一云名芳芝,天师张道陵之第四女,多得道术,适魏公第二子(一云第三子),夫故犯父讳,遂郁郁不乐于家,于宅后白日飞升。

    可以说,张家一门修道,大部皆得飞升,可谓组团飞升之典范了。

    然而,据张角所言,张衡见识超卓,交游广阔,武艺超群,颇得张道陵真传。在张道陵座下的五位弟子之中,虽然居于第三位,入门时间颇晚,武艺却是最高。而且于江湖上声名赫赫,所交游者皆才智高达,武功卓绝之辈。更与北枪一脉祖师玉真子及其弟子童渊、景室山华佗、杏林圣手董奉、天南剑仙士燮交情极深,更是常常与一代梅花拳宗师华山道长董法利谈经论道。

    故此,张衡在世之时,身为大师兄的张修亦不敢有所妄动,只有等他死后,才以张鲁年幼,夺了其教主之位。然而,当时张鲁虽尚年幼,武艺却也是不弱,再加上其母卢氏的相助,张鲁最终携带着象征掌教权威的“三五斩邪雌雄剑”与“阳平治都功印”逃入蜀中。

    说到这里,关风龙在一侧叹道:“张灵真之风姿,至今犹在眼前。”灵真,便是张衡的表字。

    听到这里,郭斌竟不觉为张修的手段所暗暗心折:没有象征掌教权威的“三五斩邪雌雄剑”与“阳平治都功印”,他是如何掌控住下面的人的?

    随后,张角的一番话,将他这个问题解开了。

    原来张修身为大师兄,自入门开始便协助张道陵管理门下弟子。不但要教师弟师妹们练功、学道,还要管他们的衣食住行,就像是正一道的大管家一般,事无巨细,无所不管。就在大家都认为接任掌门之位的肯定是大师兄的时候,张道陵放下话来:“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

    于是,众人看待大师兄张修的目光便不同了,从早先的敬畏遵从,逐渐变得阳奉阴违,更有甚者,对于张修所说的话混不在意。不久之后,张道陵去世,将象征掌教权威的法器传给张衡,于是张衡便接任了掌教之位。

    新任掌教接位,就在众人等着看张修的笑话时,张衡竟让张修继续掌管教中一切大小事务,悉如从前,他自己则潜心修道,不问俗事。于是张修与掌教不和的传闻不攻自破,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然而,此时接掌正一道的张衡已然七十八岁高龄,身为师兄的张修和张角,反而较其年纪更小。盖因正一道中排行,全按拜师年份,而不论年龄大小。张衡最初学习儒家经典,逐渐沉迷其中,并不想学习正一道。后来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方在三十几岁之时拜乃父为师,从此潜心道学。

    便是在如今的新社会,在如此好的医疗条件之下,张衡的年龄也算是极高的了。他任正一道掌教二十一年而逝,享年九十九岁。

    本来张衡去世之时,将掌教信物“三五斩邪雌雄剑”与“阳平治都功印”都交给了张鲁,让他接掌教主之位。然而,此时的张鲁年纪尚幼,难以担当起掌教之职责,为了正一道的发扬光大,为了保证其在江湖上的地位而不会从此衰亡,张修便联合张角密谋夺取了掌教之位,由王长改名张修,也是自此时起的。

    张家人或许真的于道教与武学颇有天赋,张鲁似乎又特别幸运地传承了留侯张良的优良基因,年仅二十几岁的他竟真的带着张衡留下的掌门信物逃出生天,与其母卢氏一起到了蜀中去。

    张修掌管教中事务几十年,又经历过当初张衡继位时的那一场风波,心中自然对于张衡亡故后自己的地位极为担心。因此,在张衡任掌教的这二十一年中,张修行事公正,处处拉拢人心,教中高层皆为其所提拔,而正一道也在西蜀与汉中之地生根发芽,此时的正一道在当地已然成为庞然大物般的存在。

    而张修与张角密谋夺去掌教之位,据张角说,也并非为了一己之私。

    据说祖天师张道陵曾留下一道谶言,说是汉家天下不稳,必有异人出世,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否则必将天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异族入侵,国将不国。虽然祖天师料到了这个情况,却未曾明言正一道应该怎么做,于是在其仙去之前,道中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潮。

    一种是以张衡为首的,主张避世隐居,不管外面的风霜雪雨,我自埋头发展道教一脉,这一派颇与道家无为的思想相合,也与张衡的性格一以贯之。

    而另一种,则是以大师兄张修(此时还叫王长,为方便记忆计,便称其为张修了。关于唐周处,也是如此)为首。他们主张积极入世,努力发展正一道,建立政教合一的体制,力求济世救民。而这种思想,则传承自张道陵创道之初所立的正一道的制度体制。

    在张道陵在世之时,这两种思想便是共存的,想来以张道陵如此道法高深的得道高人亦难以决断吧?而张角则毫无疑问地支持了大师兄张修的主张,后来无论是张修将正一道改革为五斗米道,还是张角创立太平道,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都是以这种思想为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的。

    甚至历史上,张鲁在斩杀张修,夺得掌教之位后,也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其一整套体制和指导思想,还是与张修的理念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