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 !
要杀一个人很简单,但要毫无痕迹的杀一个人很难,这是夜枭营指挥使闻彬接到的第一个有难度的任务。
随着夜枭营在南直隶和浙江等地建设情报网络,夜枭营指挥使闻彬比赵信还了解江南,比如秦淮八艳与哪几位文人交好,比如某个复社成员最近有了哪些惊人言论,比如吴淞顾氏兄弟之间有什么矛盾等等。
闻彬知道张溥的名声,也清楚复社的势力,但这些他都不在乎,他只知道要想办法让画像中那个人死的毫无痕迹。
张溥平日里有什么喜好?经常会拜访哪几位朋友?常经过的道路有哪些?闻彬让副手陈锋专门负责查探这些细节。
杀人很快,戚刀挥下立马人头落地,这是闻彬曾经的杀人方式,但他已经很久没去擦拭常用的那柄戚刀了,虽然闻彬一直将它带在身边。
闻彬不着急,担任夜枭营指挥使后,他变得分外有耐心,赵信也不着急,唯一急的或许只有周延儒了。
曾经的盟友悄然变成了对手,这就是朝堂之争,当你想拥有自己能力之外的权力时,一定会有危险降临。
复社完全是张溥凭借名望一手建立的,赵信能预感到,一旦张溥死去,复社将沦为一盘散沙,不过,一个松散的复社其实是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除了复社自己。
赵信并不喜欢张溥,这厮总用盛气凌人的目光看他,赵信虽然没有直接怼(duì)他,但并不表示赵信没想法。
强势能干如卢象升都没有对赵信这个态度,张溥一个什么实事都没干过的进士,凭什么这般眼高于顶。
也不知是因为道路堵塞,还是因为缇骑懒散,圣旨到达宜兴的时间,比周延儒想象的要晚一些。
这些天,宜兴的周家庄园门槛都快要被踏破了,消息灵通的人不少,东林门生前来讨价还价求官者不计其数。
崇祯十四年,江南的冬雪融化殆尽的时候,周延儒踏上北上的船只。
与此同时,一个重磅消息传到江南,李自成攻破洛阳,杨嗣昌的剿贼计划完全失败且遭左良玉侮辱,最终,杨嗣昌自杀身亡。
赵信准备好猪牛羊三牲,提着一瓶老酒,随卢象同前往卢象升墓前拜祭。
直到如今,朝廷对卢象升的谥号还没有封下来,卢象升的夫人已经向朝廷申请过好几次了,一直没有下文。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明用只有这么大气量的兵部尚书,结果已不言而喻。
卢象同一边在墓前为卢象升念有关杨嗣昌兵败自杀的消息,一边放声痛哭,引得一旁的赵信也眼泛泪花。
“卢总督,这次周阁老前往京城,你的封谥也该有结果了!”
赵信把一壶酒洒在卢象升的墓碑上,他能率部立足江南,卢家功不可没,他对得住卢象升,也从中得到了回报。
东雪消融后,草木得到滋润,一个月不到,江南各地草木抽绿,京城缇骑飞驰江南,安庆巡抚史可法升任运河漕运总督,这是周延儒给东林党喂下的第一颗蜜枣。
江南士子闻讯大为振奋,四处集会庆贺。
许都在杭州与赵信议事,恰逢几社陈子龙、徐孚远、夏允彝几人到西湖踏春,许都便邀请赵信一同参与几社活动。
赵信本不想去,可许都苦口婆心劝了半天,赵信考虑到今后有不少地方需要倚重许都,便答应了他的邀请。
初春时节,凉风一起,还是会给人带来一丝寒冷。
赵信经常锻炼,身强体健,只穿一件薄衫前往,引得几社才子们咂舌赞叹。
原本,有着游侠之风的许都属于才子中的异类,现在多了赵信这个武官陪着,许都这才不觉得尴尬。
陈子龙今年三十三岁,细眼圆脸,颔下有着几缕胡须,他身穿一袭青色布衫,气息内敛,与赵信平日见过的几个富家公子有所不同。
徐孚远身材瘦弱,听了许都对赵信的介绍后,一直跟在赵信身旁问军中之事。
“清虏凶恶吗?”
“为何大明官兵对清虏难得一胜?”
“流贼不是些吃不饱饭的普通百姓吗,朝廷何不以赈代剿?”
“朝廷每年拨付大量银子养兵,为何连流贼也迟迟剿灭不了?”
“……”
江南的文人对兵事感兴趣的很少,即便对兵事颇感兴趣的徐孚远,问的问题也极为肤浅。
“闇公(徐孚远,字闇公),少说几句吧,赵将军是战场上下来的,你这样连连追问,可是有班门弄斧的嫌疑啊!”陈子龙说笑道。
徐孚远摇摇头,露出一副你不懂的表情:“大帐点兵,奔袭千里,如卢总督那般才是我毕生的梦想!”
赵信被徐孚远问到军中之事,本来在想如何回答才合适,可听了徐孚远的‘狂言’,再看他那细胳膊细腿,便不愿再接话。
徐孚远,呵呵,一个纸上谈兵的文人而已,何德何能与文武双全的卢总督作比。
几人一路走一路闲聊,赵信很少说话,但偶尔开口必然能让其他几人侧耳细听。
赵信是穿越者,来到大明后,逛了大半个山西,到过塞外,去过京城,闯过京畿南三府,如今又在江南落脚,算是闯荡过大江南北,他丰富的见识只半天功夫,便让几社几人对他的轻慢之心褪去。
陈子龙是个真性情之人,听了后不由感慨道:“如今天下大乱,如赵将军这般勇将,却只能在此地蹉跎度日,实乃大明的不幸。”
赵信笑着回道:“如今天下大乱,如陈兄这般大才,却只能隐居家中,也是大明的不幸。”
陈子龙和夏允彝早在崇祯十年就中了进士,陈子龙本被选为广东惠州府司理,因继母丧不赴任,之后一直留在家中治学,拒绝为官。
陈子龙的话匝子一打开,立马道出许多感慨:“赵将军,当今天下,空谈者多,做实事者少。”
“俗儒厚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我不屑为之!”
“徐阁老(徐光启)曾言,学究天人,当以实用为主,当以富国化民为本,我在家中静心整理编写几本有用的书,如果能广而传之,岂不是要比为官一任要有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