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穿越转世的爱恋 !
李白听闻郭子仪被捕后心急如焚,心中暗自发誓定要解救这位忠心耿耿、热爱国家的名将。他毫不犹豫,立刻动身前往救援,一心只想将郭子仪从困境中拯救出来。
原来,在唐朝时期,运送粮草至边关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一旦边关的粮草供应不足一个月,军心便会动摇不安。然而,运输粮草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时常有胡人出没并抢夺粮食。因此,每次都必须派遣军队护送,即便如此,也不能确保粮草能够安全送达目的地。
某次,需要运送粮草前往朔方,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由郭子仪负责护送。在运粮途中,郭子仪发现有三个身着牧人服饰的胡人始终远远地跟随着他们,还不时向运粮队伍投来窥视的目光。郭子仪察觉到情况有些异常,于是特别留意起这三人的举动。
郭子仪之子郭暖拍马而来,疑惑地问父亲道:“爹,他们不过是三个放牧的胡人罢了,又怎会有敌情呢?”郭子仪微微摇头,神色凝重地回答道:“他们虽身着牧人服饰,但其行为举止却颇为可疑。且观其三人,看似孤立无援,实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支庞大的军队。依我之见,他们极有可能是突厥派来的探子。”
郭子仪所处之地,四周环绕着两座小山坡,地形开阔平坦,宛如一个宽敞的大天井。他早已在此精心部署,安营扎寨。平地上筑起了百余座炉灶,灶膛内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半边天际,饭锅中散发出阵阵诱人的米香。营地中央点燃了一堆堆篝火,将士们围绕着火堆席地而坐。有人击鼓欢舞,有人轻声哼唱故乡的歌谣,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夜幕降临后,喧闹声逐渐消散,将士们纷纷安睡,进入梦乡。
月黑风高夜,万籁俱寂时。突厥的军队如鬼魅般悄然出现,他们的马蹄被厚厚的布条包裹着,以免发出声响。在这漆黑的夜色中,他们从远方缓缓而来,距离营地还有三里之遥,便纷纷下马,开始步行前进。马匹则被藏匿在一个僻静的小山谷里,以备不时之需,一旦有突发情况,他们可以迅速牵出马来,骑马突围。
当他们抵达营地时,发现营地内异常安静,没有丝毫动静。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向里面摸索而去。然而,就在此时,一阵惊天动地的鼓声骤然响起,犹如雷鸣一般,震耳欲聋。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突厥人大吃一惊,他们惊慌失措地冲进营地,匆忙地搬运着粮食,准备逃离现场。
可是,当他们扛起粮食时,却感觉到这些袋子异常轻盈,用刀划破一看,里面竟然全是茅草!突厥首领杨若天大惊失色,心中暗叫不好。他定睛一看,那些擂鼓的身影,竟然是一群山羊!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中了敌人的诡计,立刻带领手下人转身逃跑。
原来郭子仪命令手下将一面鼓放置在拴着的山羊后腿之下,那山羊受到惊吓后便开始拼命蹬腿,于是就擂动了大鼓。郭子仪听到鼓声响起,立即带领士兵们包围过来。
杨若天见势不妙,连忙吹起唿哨,然而,当他连续吹响三声唿哨之后,却并未见到有马匹前来接应。杨若天心知情况有异,无奈之下只得率领部下沿着来时的路撤退。原来,负责看守马匹的突厥士兵已经被郭暖所率领的唐军捆绑起来,此刻他们正跪在地上苦苦求饶呢。
杨若天乃是突厥军队中善于征战且足智多谋的将领,传闻他曾多次出征,从未失手过,但今日却栽倒在了郭子仪的手中。突厥士兵向来擅长骑马作战,其骑兵在大漠中更是行动迅速如疾风一般。然而,这些失去了战马的突厥士兵此时宛如一群被驱赶至水塘边的鸭子般,笨拙地朝着边境逃窜而去。
在逃亡过程中,不少突厥士兵被追上来的唐军斩杀,共有 70 余人丧生,另有 300 多人被俘获,仅有一小部分人得以逃脱。郭暖本欲继续追击,却被郭子仪拦下。
郭子仪在俘虏中精挑细选,最终选出了一个人。他亲自给这个人写了一封信,并准备了充足的干粮,然后放走了他,让他返回突厥金的营地。
信中的内容大致如下:郭子仪决定将俘获的突厥士兵每人携带三天的口粮,全部安全地遣返到大唐的边境之外。同时,他也希望杨若天能够善待这些被俘的突厥士兵。
杨若天读完信后深受感动,心中充满了对郭子仪的敬佩之情。于是,他立即派遣使者将自己的一封信送往大唐军营。这封信表达了他对郭将军的深深感激,感谢他的仁慈和宽容大度。杨若天还在信中郑重承诺,今后绝不会再越过边界侵犯大唐领土,并且会将之前劫持走的 30 余名汉人工匠平安无事地送回大唐边境。
郭子仪遣返了突厥士兵之后,将缴获而来的六百多匹突厥战马全部充作了运粮之用,这些战马体型健壮、脚力惊人,驮载着沉重的粮草依然能够保持快速前进。郭子仪率领军队押送着军粮一路疾驰,没过多久便抵达了朔方城。胜利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从朔方传到了长安。
郭子仪在护送军粮的途中,不仅成功击退了突厥军队的袭击,还斩杀了七十三名敌军,俘获三百六十六人,可以说是大获全胜。更为难得的是,整个过程中大唐军队没有损失一粒军粮,更没有折损一名士兵。这一战绩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和骄傲。
此时的李白正担任翰林待诏一职,但由于朝廷没有诏令,所以他整日无所事事,生活十分清闲。这天,他正在家中吟诗赋词,突然间贺知章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只见他满脸兴奋地对李白说道:“太白老弟啊,郭子仪将军大败突厥军,喜讯已经传回来啦!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听到这个好消息,李白也不禁喜出望外,他与贺知章相视一笑,共同为国家的胜利而感到欢欣鼓舞。两人纷纷举杯畅饮,庆祝这场伟大的胜利。在喜悦的氛围中,他们谈论起郭子仪将军的英勇事迹,对其赞不绝口,并期待着未来更多的辉煌成就。
李白应声说道:“如此天大之喜事,自当以酒相庆!”言罢,众人便携伴而行,一同前往酒楼。此时此刻,整个酒楼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兴奋,大家兴高采烈地议论着郭将军此番大捷之事。
正当李白等人举杯畅饮之时,忽然间听闻楼下传来一阵骚动,只听有人高声呼喊道:“郭将军遭朔方禁军拘捕啦!”听闻此言,众人皆惊,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震惊和疑惑。有人难以置信,大声驳斥道:“郭子仪将军忠心耿耿、精忠报国,岂会叛国通敌?定是听错了吧!”然而,亦有人附和道:“此消息乃出自左相府邸,那朔方监军江傅正是李林甫的义父,岂能有假?”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刚刚端起酒杯的李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他的手微微颤抖着,酒杯中的酒液也洒出了一些。待他回过神来时,他猛地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响,然后站起身来,瞪大眼睛,大声说道:“我不信!我要去营救郭子仪将军!”
话音未落,李白便毫不犹豫地冲出了京兆酒楼。他脚步匆匆,仿佛一刻也不能耽搁。一匹快马在驿道上疾驰如飞,马蹄声响彻云霄。然而,李白仍然觉得它跑得太慢,他不停地挥动马鞭,用力抽打自己的坐骑,希望能让它更快一些。
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这便是李白为人处事的独特风格。他从不拘泥于传统的礼节和规矩,更像是一个任性的毛头小子,勇往直前,永不回头。作为翰林待诏,李白没有向上级请示告假,就私自出城,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反规定的。而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朋友的义气。
原来,郭子仪将军因某些原因被禁军关押,成为了阶下囚。更糟糕的是,他所犯下的罪行乃是杀头之罪,情况十分危急。然而,李白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救出郭子仪将军!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阻碍,他都决定要义无反顾地前行。
但李白心中只有一个执念,那就是郭子仪乃大唐之英雄,郭子仪必定不会叛国,自己必须前去营救郭子仪!至于自身此番前行会有何种结果,他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幸运的是,他的声誉给了他极大的帮助。每到达一处驿站,他都会请求更换快马。驿站的官吏们又有谁不曾听闻过李白的赫赫威名呢?张明转世的李隆基曾亲自为他擦拭嘴角、调试羹汤;高力士也曾半跪着为他脱下靴子;而贵妃娘娘所吟唱的那三首《清平调》词,正是出自李白之手……种种传闻早已如同一股洪流,沿着一条道路传遍了整个天下。
在人们传颂这些故事时,往往还会添油加醋一番,于是这些传闻渐渐演变成了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世人虽知晓李白之盛名,却无缘得见其庐山真面目。而今,李白竟然真真切切地来到了驿站,众人自然都争先恐后地前来迎接,想要近距离一睹这位来自玄宗与贵妃身旁的大诗人风采。不仅殷勤侍奉他的饮食,还主动向他提供驿站中最为精良的马匹。
经过数日不停歇地奔跑,终于踏入了朔方节度使的领地范围内,他感觉自己浑身上下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一般。每走一步路,双腿都像被千万根钢针同时刺痛一样,酸痛难耐。
在监军府那两扇厚重的大门之外,人头涌动如潮水般汹涌,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大唐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商人以及偶尔路过这里的行人,他们把宽敞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密不透风。
原来,郭将军奉命护送一批至关重要的军粮到前方战场去支援,可回来之后却被监军江傅诬陷说他犯下了通敌叛国的大罪,并扬言要将他押送至京城长安接受严厉审查和问罪处置。听到这个消息后,所有的将士们都感到十分愤怒和不服气,纷纷要求江傅立刻释放郭将军。就连其他监军也不相信郭子仪真的犯下了如此严重的罪行,但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江傅这样做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此时此刻,聚集在监军署衙门外边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多,他们的呼喊声也越来越响亮高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而端坐在署衙议事大厅中的监军江傅内心则充满了焦虑与恐惧,因为他非常清楚,如果现在这种紧张局势失去控制,那么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可怕的兵变事件,其所带来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他必须立刻押送郭贼启程,以便从当前的混乱局势中脱身出来。于是,他压低声音对身旁的侍卫说了几句话后,侍卫便走到门外高声喊道:“监军下令,即刻押送郭贼入京受审!”所谓钦案,即由玄宗皇帝亲自审讯的案件。
江傅原本期望借钦案之名压制住愤怒的民众,但没想到这句话却如同在烈火堆中再浇上一盆油一般,瞬间引发了更大的骚动。外面的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守门的卫兵也被推搡至一旁,那两扇厚重的大门随即被人群撞开了。
江傅惊恐万分,全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然而,他仍故作镇定,指着冲入议事厅的将士们喝斥道:“你们莫非想要造反不成?”接着,他又命令身边的侍卫将这些人驱赶出去。可是,没有一个侍卫响应他的命令。他回头一看,才发现侍卫们早就不知所踪了。
愤怒至极的将士们将他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面露凶光,大声呵斥着让他立刻释放郭子仪。他深知自己现在已是众矢之的,如果不照办恐怕难以脱身。看着周围群情激愤的众人,他吓得脸色惨白,嘴唇颤抖,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江傅想要向朝廷邀功行赏。他原本计划将郭子仪俘获的 300 多名突厥兵就地正法,然后割下他们的左耳,用绳子串成一串,再派人快马加鞭地送往长安。这样一来,朝廷就可以按照杀敌数量给予丰厚的赏赐。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军令尚未传达下去,郭子仪竟然提前一步将所有的突厥兵战俘全都给放走了!如此一来,他苦心谋划的功劳瞬间化为泡影,这怎么能不让他恼羞成怒呢?于是,一怒之下,他便以私放突厥兵、资助敌军粮草的罪名将郭子仪关押起来,并准备亲自押送他前往长安,交由李隆基亲自审问,来决定郭子仪的最终命运。
站在一旁的郭子仪虽然被五花大绑着,但其英雄气概依然展露无遗,只见他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大声说道:“其一,战场上俘获的这 300 余名战俘,如果要押解回营的话,那么至少需要派遣 300 名大唐士兵来看管他们。如此一来,我们的护粮队将会直接减员 300 人!要知道,一旦在路上发生暴乱,局面恐怕就难以控制了!我想问问诸位,难道我这样做也有罪吗?”
接着,郭子仪继续义正言辞地说道:“其二,从万松岭到朔方大约有 300 余里的路程,途中需要行走六天时间。而这些俘兵每人每天就要消耗二斤口粮,这样算下来总共需要耗费大唐军粮 7200 斤!但是如果把他们遣返回乡,就可以省下这些军粮。所以,我这又是犯了什么罪呢?”
然后,郭子仪提高音量说道:“其三,将这些俘兵留下的战马用作运输粮食,可以大大加快护粮队的行军速度。然而,就是这样的举动,竟然也有人说我有罪!”
最后,郭子仪激动地喊道:“还有一点,遣返这些俘兵不仅有利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定,而且吐蕃还因此释放了之前劫持走的 30 余名大唐工匠!现在,他们已经平安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了!敢问各位,我郭子仪到底犯了什么罪啊?”
郭子仪神色自若,语气坚定,一番言论既合情合理又极具说服力,让江傅无法回应,陷入沉默。他环顾四周,只见围绕在身边的众将们个个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呐喊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就在这时,人群突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让开一条道路。一位身穿单薄长衫、手执着拂尘的男子缓缓走到监军面前。只见他朝着江傅拱了拱手,说道:“山人李泌,特来向监军大人讨教一二。郭将军保护粮草有功,何来罪过?山人愿意用自己的身躯换取郭将军的自由。”
江傅曾经在宫中见过身为太子伴读的李泌,自然也清楚李泌与太子李亨之间的特殊关系。于是,他连忙起身还礼,说道:“不知李先生大驾光临,未能远迎,还请先生恕罪。”
李泌一边说着,一边解下背后的琴盒和宝剑,轻轻放在江傅面前,并转头对江傅身旁的一名亲兵吩咐道:“把我绑起来吧。”那名亲兵被吓得连连后退,而江傅则慌了神,不断挥手示意,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人群之外突然传来一声高呼:“我来了!”一位曾经见过李白的校尉转头对身旁的将士低语道:“瞧,那是翰林待诏李白来了。”
听闻李白到来,众人情绪激昂,齐声高喊:“李白来了!李白来了!”江傅早年在宫中担任太监时,李白尚未入朝为官,但他早已耳闻李白的大名。自从被李林甫派遣至朔方担任监军以来,他得知李白已被唐玄宗册封为翰林待诏。
江傅不辞辛劳地远道而来担任监军一职,官居正四品。然而,与仅有九品官阶的翰林待诏相比,他仍然起身离座,主动迎向前去,面带笑容地说道:“李翰林亲临朔方,实乃朔方之幸,亦是我江某之荣幸啊。”
李白毫不畏惧,直接指向郭子仪,义正言辞地宣称:“我此番前来,乃是为国家、为民族献身而来。”接着,他将目光移向身旁的李泌,坚定地表示:“倘若太子李泌先生的份量尚不足够,那么李白情愿以翰林待诏之身顶替郭将军之罪,请监军即刻释放大唐军队中的顶梁柱——郭子仪将军!”
江傅心中非常清楚,眼前站着的这二位绝对称得上是重量级别大佬级别的人物,特别是李白,他可是现在最为炙手可热、红透半边天的人物啊!倘若他在张明转世的李隆基和贵妃娘娘面前参奏一本,那就算有再强硬的背景关系恐怕也是难以保住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刻,江傅已经完全乱了分寸,惊慌失措得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才好。
江傅心里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选了,如果还是一意孤行地不肯放走郭子仪,那么必然会激怒那些愤怒至极的将士们,到时候恐怕自己会被他们剁成肉酱。于是,他急忙迈步走向李白,满脸赔笑地说道:“多谢翰林大人和李先生的指点迷津,下官明白了,我这就立刻释放郭子仪将军。”话音刚落,他便亲自上前解开了绑在郭子仪身上的绳索,并谄媚地说道:“郭将军,让您受苦受累了,请多多包涵啊!本官准备设下宴席专门为将军您压惊洗尘呢。”然而,郭子仪却只是冷漠地回应道:“不必了。”
郭子仪虽然成功得救,但是李白却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朝廷官员,但行为举止却如同一个冲动鲁莽的年轻人一般。他擅自前往朔方,甚至没有向上级请假,如果有人询问他这段时间的去向,他该如何作答呢?而且,在离开的这段日子里,唐玄宗是否曾经传召过自己呢?如果没有及时回应,是否会遭受责怪和惩罚呢?
种种可能的后果让李白感到一阵烦闷不安。然而,没过多久,他的心情就豁然开朗起来。他心想:若是因为拯救郭子仪而失去官职,那也是心甘情愿的事情。大不了就像李泌那样,洒脱地辞去职务,仗剑天涯,四处游历。不过,当他回到翰林院后,却发现并没有人关心他的去向,连李隆基也没有派人前来传唤他。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李隆基其实是由张明转世而来。后来,张明得知了李白救了郭子仪的消息。由于对大唐历史了如指掌,张明深知李白此举为大唐帝国保留了一丝生机,内心深处不禁对李白充满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