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诸天从怒晴县开始 !
纯文学太高大上了,严肃文学不适合普通人阅读,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前世也想做个兼职作家,可惜没有那个实力。
写之前满脑子灵感,写之后枯坐两小时,憋出两千字,简直急死个人。
这个年代写小说,最好还是写一些古典武侠,他也想过照搬前世经典,但又感觉不妥。
金、古、温、梁、黄,五位武侠小说大师当中,古龙、温瑞安和黄易首先被排除,这三位的作品太过新潮,放在民国恐怕读者很难一下子接受。
梁羽生的作品局限性有点大,最后剩下金大侠的小说,可要是照抄出来,就有些太过不地道,自己好歹也是化神大修士啊。
最后,赵炆凭借修为附带的超强记忆力,回忆脑子里的武侠情节,决定写一套自己的武侠三部曲。
首先第一本《明武风华录》
【星火万丈光,茅山永流传。三山符箓正一盟,天机府内道家仙。天庭至高大尊者,天地玉柱五老仙……】
提笔开篇,习惯性写了一首赞词。
【长江浩浩之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苏州流过,丹阳县畔,阳湖山上,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
正是八月天时,茅草屋在清风之下簌簌作响,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苍劲大松树下坐着一个孩童,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中年道士说话。
那说话人看着三十来岁年纪,一件青白长袍飘逸潇洒,然其实际年龄,已是七十有六。】
茅山传承久远,以此为引,可为日后写三部曲追溯大宋背景埋下伏笔。
他下笔如有神,思如泉涌,讲述了一个大明正统年间,时局动荡,乡野少年偶遇老道,得以拜入茅山,习武修身,对抗外敌的故事。
几天下来,纸张用了厚厚一摞,写了一百多万字。
赵炆的书法还不错,写的是楷书简体字,这大大减少了繁体字的麻烦。
事实上,简体字从古至今都存在,汉字书写就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即便中间出现了康熙这个大奇葩,让繁体字复兴,但他内务府腰牌上的刻字还是简体,因为使用更加方便。
所以这些作品就算拿去报社也毫无问题,全部写繁体字,反倒会显得和如今的时代格格不入。
傍晚时分,潘舒馨来到门外敲门:“赵炆,吃饭啦!”
“来了!”
赵炆应了一声,顺手接过鬼仆递过来的食材,还有十万字的小说稿,打算给潘舒馨看看,找时间发表。
一路走下楼,潘舒馨看到他手里的稿纸,好奇的问道:“赵炆,这是你写的文章?。”
“不算是文章吧,消遣读物。”赵炆知道,这个年代的武侠小说还登不得大雅之堂,别说现在了,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网文时代,一样有不少人看不上网文。
“一会我帮你看看,要是在我们报社发表的话,我帮你多争取点稿费。”
潘舒馨回到家,把稿纸拿到手里翻了翻,发现字都是用钢笔写的,字迹飘逸,灵动而不放肆,比自己好多了。
赵炆把食材放进厨房,出来的时候,潘舒馨已经放下书稿盛饭。
“吃完饭再拜读大作。”
“不急,我一个月之后才会南下游历,你要是觉得可以,我就尽快把后续内容写出来。”
潘舒馨动作一顿,“你要走?”
“嗯,我这次下山游历,是为了增长见识,不多走些地方,可能以后都懒得再到处游荡了。”
赵炆说的是实话,在津门这段时间,他住的很舒服,什么也不用干,只要每天修炼就行,比赶路安逸多了。
“好吧。”潘舒馨有些失落,自己最近这么明显的示好,都没让赵炆喜欢上自己,她也有些气馁。
“你以后还会回来么?”
赵炆微笑道:“会吧,你是我的第一个女性朋友,这里还有我的房子,以后不忙的话,肯定要回来看看。
而且书稿都给你了,我总要来拿稿费吧?”
“那,祝你旅途愉快。”
“说什么呢,时间还早。”
饭后赵炆回到楼上,潘舒馨则捧着书稿读起来,她想着要是真的在报纸上刊登,也算是赵炆的一个念想,以后终有再见他的时候。
赵炆那十万字,只写了主角小时候的经历,以及上山学艺的过程,但一个武侠世界已经缓缓展露,读完稿子,潘舒馨感觉挺有意思,和现有的小说有很大区别。
并且字里行间有股道意侠风,和他自己的身份很贴切。
这个年代,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还未问世,如果赵炆的小说发表成功,必然能成为一代武侠宗师,风靡大江南北是迟早的事。
在潘舒馨的编辑眼光看来,《明武风华录》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在报纸上连载肯定没问题,现在已经有十万字,可以拿去报社找主编了。
第二天早晨,潘舒馨上班前拿着几张稿子找到赵炆,“我昨天把十万字都看完了,很不错。”
“辛苦你了,谈稿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潘舒馨见赵炆这么信任自己,心里不免有些窃喜,当即保证道:“放心吧,没问题。”
“对了,你打算用什么笔名?发表的时候我们好标注出来。”
“嗯……我写故事是为了给人消遣,创造快乐,恰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叫予香吧。”
“予香,予香。”念叨两句,潘舒馨好似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微笑,“我明白了,赵炆,我先去上班了。”
来到报社,她径直去找主编:“梁主编,你看看这篇小说。”
梁成栋戴着眼镜,他知道眼前的女编辑是治安局长的女儿,把稿子拿到手里认真看起来,看了三万多字,觉得很不错,高兴地问:“文笔新颖,文风飘逸,区别于传统三侠五义,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
潘舒馨与有荣焉:“我一个朋友写的,他学识很渊博,对道学比较有研究。”
梁成栋道:“刚好《五岳大侠》就快连载完了,这部《明武风华录》正好接上。”
“稿酬方面怎么定?”潘舒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