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炼明 !
得月楼是一座六层高楼,就坐落在另一个时空中北京大栅栏左近,只不过不叫大栅栏而叫做大杂市。当初大明初定,封晓的爷爷力主建都元大都,并更名为北京,并且设立了东西南北四个杂市,将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在这些地方集中交易,而由于南杂市位于城南,且离内城最近,因此稳稳压过其他三个杂市,成为最大的杂市了,后来人们也就不再叫这里南杂市,而是叫大杂市了。
在平定了北疆蒙古残余后,封建明更是排除众意,推倒了几百年的外城墙。看似不设防的帝国都城,发展极为迅速,没了城墙也就没了制约城市发展的囚笼,几十年后的今天,北京城的规模已经是当初定都时的十来倍大小。
后世的学者认为封晓的爷爷建明公推倒的不是一座城墙,而是禁锢了华夏几千年的枷锁,看似不设防,其实只要自身武力强大,不设城墙也就意味着城市没有边界,推及到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对内的边界,扩张自然而然的深入人心了。
转回来继续说得月楼,这座楼就是没有去封府找封晓的郭岑家的产业,六层楼本来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不管是封建礼教还是建筑工艺都不可能让这座楼矗立在这里,但是他就在这里立了十多年。
得月楼的建立还要归功于封晓的父亲封文胜。因为限制皇权运动的成功,废除了一条大罪即僭越。并且封文胜提出了“礼教不止于形式,恭谦不流于表象”的口号,称“礼发乎心,成为行,而止于言”,号召新派儒学门生“行于自律,言于自省”。除此之外,封文胜还从新解读了三纲五常,淡化了“纲”的服从,强化了“纲”的表率,提出“尊其位而智其言,尊其位以彰德化,智其言以明得失”,同时提出“生即存天理,位分高低,德分贵贱,而性命无差异”,等于变相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理论。而那些形而上学的片面封建礼教规矩则被废除了。
得月楼建立的另一个必要前提,则是钢筋水泥的使用,炼钢技术的改进与水泥的发明都有封文胜的影子。而有了这个前提,六层楼也就不是太大的难题了。但是由于没有现代起重机械,造一座六层的高楼还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郭家这样的大家豪门,才有这样的能力。
最后这里面还有个趣闻,就是得月楼的设计图其实也是封文胜画的,但并不是给郭家的酒楼预备的,而是另外的用途。结果一次郭岑的爹郭勋在封家喝酒,故意多灌了封文胜几杯,然后借着酒劲偷偷跑到封府的书房把设计图偷出来的。不过后来封文胜并没有追究,别人问他,他也一笑而过,并不解答,所以很多人并不确信,认为多是穿凿附会、捕风捉影之言而已。
三人来到得月楼门前,虽然以前封晓在梦中来过不止一次,但是梦中的事情总有些模模糊糊,而此时看到得月楼,封晓还是有一种震撼。
虽然是钢筋水泥结构,但是这得月楼还是按照中国古代建筑的样式,飞檐斗拱、雕梁画枢,镂雕浮刻,整体呈现出一种古朴的气息。
进了大门,自然有人伺候引领,上到顶楼,空旷的顶楼分为左右两部分,中间一个方台,方台上正有几个梨园在咿呀做戏,右侧一桌空着,左侧一桌已经摆了几个干鲜果品的摆盘,一个粉袍公子正坐在椅子上一边摇头晃脑的听戏,一边嗑着瓜子,正是封晓的另一狐朋狗友郭岑。
看到三人上楼,粉袍公子赶忙站起身,屁颠屁颠的小跑了过来,还很狗腿的扶着封晓的一只胳膊向足可以坐下十几个人的大圆桌走去。
跟在后面的龚浩大声骂道:“好你个不地道的泼皮,让我们去挨骂,你在这里吃酒听戏,好不逍遥,今天不打的你三天起不来床,你就不知道你九爷的拳头有沙钵大。”说完抢上前去就要薅郭岑的脖领。
韩绰一把拖住龚浩,说道:“慢些动手,小心伤了三生,你也是个莽撞的,那个腌臜货就是顾着咱们忌着三生,因此才巴巴的赶上来,像个狗腿似得。”
说完,赶过龚浩,打开郭岑搀着封晓的手,继续说道:“你个虎皮儿滑油里儿的东西,三生既然能出来还需要你扶着?外人不知道,咱们这些个自己人还不知道,当年舅舅不也经历过这一回?只要醒过来了就没有大碍的了,哪个要你来扶?”
龚浩也就一说,并不是真的要打,几人平时混在一起,经常嘴里喊打喊杀的,但从没真个打起来。来到桌子旁,自顾自的坐下,却离郭岑远远地,显示不肖与之为伍。
几人落座后,便有一旁侍候的小厮酒家上酒布菜,又有戏班的班头过来询问是否要点几出小戏来听。韩绰拿过戏本,随手点了两下,班头便应了,扎着手退了下去。
吃着菜,听着戏,三人果然没有要封晓饮酒,只是说些封晓昏迷这些天中京城发生的趣闻轶事。封晓只是听着,并不插嘴,而其他几人见封晓沉默,只当他大病初愈,心态还未回复,自然更加卖力的调侃解说,以解封晓之怀。
几人正在谈吃喝笑间,忽闻楼下一阵喧哗,封晓因坐的是主坐,最靠里面的窗户,便好奇的探头向楼下张望。
几人所在的位置恰好是酒楼西侧后身,因此窗口外就是大杂市的西巷。主街是市场中心,各商铺货站的门面皆开在主街,而大杂市东西两条小巷便成了各店的后门,大宗货物也皆从这里进出。因此两条不算狭窄的巷子却环境嘈杂纷扰、混乱无序。好在这得月楼在大杂市的最北端,切近就可看到内城的正阳门(就是现代的前门),加上得月楼占地较广,后巷相对还算安静。
此时可容四车并行的巷子内,两辆拉货的马车朝向相反,交错而停,两个车把式正互相扭打在一起。周围商铺的伙计帮佣聚集起来围成圈子,大声呼和着起哄,一时纷扰更甚。
好管闲事的龚浩看到此情景,便要起身下楼解围,却被郭岑拦住,笑称小力笨儿们平时无聊惯了,有个热闹瞧瞧正好,非要龚浩架什么梁子。
正在两人纠缠不清的时候,又一辆马车驶来,双马并行,均是乌黑毛色,高大健硕,不似平常驾辕驽马,霓虹色的车棚周围璎珞飘撒,车门帘上描金秀凤,好不富贵。驾车的把事四十来岁,一手鞭子扬的端的稳当。车旁则跟着几个家仆,全都一身皂衣,膀大腰圆。
马车来到出事地前便停了下来,自有仆人上前分开人群探听缘由。打听明白后小跑到马车跟前,探头向车内之人禀报。车内之人听完经过,交代了仆人几句,因为封晓等人坐得高处,且下面嘈杂,具体吩咐了什么,几人自然无法得知。
只见那仆人听完交代,便一挥手,带着其他几个仆人分开人群闯了进去,不去理会纠缠打闹的两个车把式,而是直接奔了两辆交错的马车。几人分别抓住辕马的笼头,就要将两辆马车分开。却不想原来两车交错而过,而两个车把式素有嫌隙,此时相遇皆不相让,结果辆车车轴互相绞在了一起,你的车轴插入我的轮子,我的车轴又插入了你的轮子,车轴轮毂互咬,一时半刻还真分不开。几个仆人看此情景,便一合计,回头向自己家的马车方向招呼了一声,又有两个仆人带着哨棒跑了过来。
看到众多仆人调理自己的马车,两个车把式也不打了,涌上来要去夺被别人握着的马笼头,结果被几个仆人一言不发的一顿哨棒,劈头盖脸的打倒在地。另有一仆人拿着哨棒,对着一匹马头比了比,运足力气,双臂用劲,抡圆了一棒就劈在了马头上。那匹马应声而倒,鲜血四溅。
在楼上的龚浩看到这一幕,“呀”的一声叫了出来,不待封晓几人询问,便道:“刚才那人是练过功夫的,不是普通家仆,他拿的棒子也不是普通的木棒,而是上好的枣木整棵车出来的,还要经过桐油浸泡,这么一段少说也有三五十斤重。”
听着龚浩的解说,楼下却又生变故,一马被劈死后,另外一匹显然受了惊吓,奋蹄而起,竟挣脱了马车,向着巷外跑去,吓得围观众人纷纷逃避。而惊马窜逃的方向,正是后来马车的方向。还在拉拽马车的几个仆人见状,纷纷向自家的马车跑去,但显然已经晚了。
眼看着惊马就要撞上豪华马车,一直坐在车辕上的车把式动了,手里的鞭子挽了个鞭花,发出清脆的一声“啪”,然后闪电般的抽下,辫梢准确的点在了惊马的左眼上。惊马吃疼,稀溜溜一声长嘶,奔跑的方向往右一偏,竟然让过了马车,向着街市跑去。
几个仆人这时已经赶了回来,看到惊马没有对马车造成伤害,竟然不再去追逃跑的奔马,而是继续分出几人清理挡住巷子的死马和两架几乎散架的马车,看样子却像是与这些人不相干一般,更枉顾惊马伤人。几人在楼上看的较远,好在惊马跑出巷子,奔上了西河沿大街(现代北京前门西河沿街)不远,就遇到了十几个巡城兵马司的军旅,少时便被制伏,一路上虽鸡飞狗跳,却无人重伤致命。
几个家仆拆了挡路的货车,拉开死马,返回自家车旁就要伴随车子离开。而就在这时,巡城军旅按着惊马逃窜的方向追索了过来,早有人指点出肇事者。看到车子要走,带队的军官走上前来,和对方交涉。
几个家仆居然无视巡城兵马司的官兵,自顾自的准备前行。那军官一看对方的无视,立刻上来准备拉住马车,其他十几个军士也操起家伙围了上来。
眼看军官的手就要拉上马车的缰绳,又是一道鞭子落下,啪的一声响,军官手背上立刻泛起了一道红檩子,并且迅速转为紫黑。其余的家仆看到车把式动了手,居然抄起了手和赶来的军士互殴起来。
被鞭子抽了一下,军官收回了手,但是更加恼怒,换了一只手继续向车缰绳拉去。而鞭子抽中后在空中摆了一圈又转了回来,这次的目标却不是军官拉车的手,而是脸了。仿佛长了眼睛的辫梢扫过军官的脸侧,居然将将束盔的牛皮绳抽断了,头盔随着辫梢的带动,飞了起来,而军官的头发也被带散了。军官啊的一声大叫,摔倒在地,披头散发,好不狼狈。
在转眼看向那十几个军士,此刻也横七竖八的躺倒在地,而众家仆也停了手,都叉着腰在一旁看着,只有一两个人的脸上有些青紫。
自始至终马车内的人都没有出来过。几个仆人不用吩咐,将挡在马车前的军官拖起来扔到路旁,就准备继续前行。
封晓现在还感觉如在梦中,看到下面发生的事,本能的感觉像在看电视剧,居然有一种超然之感。而看旁边几人的状态,龚浩摩拳擦掌,热血沸腾,但更多的感觉是不能下去一显身手的遗憾,而不是义愤填膺、怒火中烧的正义感爆棚;韩绰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还时不时的点评一下那个的身手如何如何;最没心没肺的要数郭岑,居然在一旁捧着一把瓜子嗑得极为起劲儿。
楼上这几个看热闹的,没有楼下看到官兵被打的众人那种愤慨、惊恐和无奈,最多嘴里说一两句这家好嚣张之类的无关痛痒之言。
眼看着马车就要离去,几人以为热闹再也没有看头的时候,外面又闪出一哨人马,二十多人居然都骑着马,身上穿的也不是巡城兵马司或京辖衙门的制服,而是暗黄色飞鱼服,头戴乌纱斗冠,腰间一侧挎着秀春佩刀,另一侧别着明式三代手枪的枪套,正是封晓所在的锦衣卫。
但显然锦衣卫并不是为这里发生的事情而来,只是恰巧经过而已,看到地面上横七竖八躺倒的军士,十几个人便一带马匹,分左右将马车和仆人围了起来,却不下马,除了带队之人外,其余的锦衣卫皆抽出了腰里的绣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