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盛世慈光(重生) !
崔院使名叫崔忠年,出身太医世家,因有“吃货”属性又家学渊源,喜欢研究药膳,颇有成果。他作为特殊性人才,三十岁不到就被点入了太医院。
那时还是光启元年,也就是35年前,还是如今天授帝的二哥——大幸五代皇帝,元宗沐暻在位。
元宗年号光启。
光启二年,崔忠年就凭一手好药膳调理太皇太后卫氏的身体,竟然让快80岁的卫氏重生乌发,精神健朗。
被太皇太后卫氏一手带大的光启帝,对卫氏一贯诚厚敦孝,大大赞扬了崔忠年,破格简拔年纪轻轻的他做了太医院副院使,在一群胡子头发花白的老头中,他的一头黑发十分醒目。
光启帝也被温补药膳调理得身体康健,他又爱骑射运动,而且他继位时正值“昌和盛世”,国家稳定繁荣,他不需要像父祖那样头疼国家,与政务死磕。所以他完全有望打破大幸皇帝太勤政,年不过五十的传统。
谁知老天爷偏不配合。
光启三年,不满三十,正值青春壮年的光启帝突然坠马伤了脊椎,瘫痪在床不能理政。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光启帝出事,朝政谁处理呢?作为唯一性的最高职位,又不可能有什么“代理”“权”这种临时性任命出现。
太子?
光启帝的两个幼子都夭折了,根本无子。
怎么办?
光启帝的亲母李太后生他时就难产去世,被奉为太后的寇氏是第四代皇帝永和帝的第三任继后,生有两个亲儿子在当闲王,她必须避嫌,日常生活都是以“吃斋念佛生生病”为主题的,这种敏感时期,她哪里敢对朝政发表意见?
寇太后“生生病”的业务已经很熟练了,果断病了,痊愈无期……总之,为了两个亲子的安全,病死也不出头。
快80高龄的太皇太后卫氏只好挺身而出,视朝理政。大家竟然都没异议,因为卫氏这不是第一次视理朝政。
说到卫氏,她作为后宫女子,是一个很传奇的女性,在大幸威望极高。
她的政治生涯要追溯到她的夫君,元宗的祖父,第三任被称为世宗的昌平帝。
昌平帝登基那会儿,大幸朝才立国不足三十年,前两任皇帝都忙着北战南征,一个驱逐北方外族,一个打击南方的无数违法小朝廷。统一全国后,大幸太宗伤痛难以为政,飞快溜……呃,禅位了,把一个战后需要重建的国家丢给了太子。
国家百废待兴,问题多多。有武将需要解兵权荣养;管理型的文臣和地方能吏匮乏;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简直一穷二白,还时不时有违法小朝廷残余的零星叛乱。
昌平帝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偏接手了这么个烂摊子,他又想有所建树,让战乱的中原恢复生机,因太过劳心劳力,常导致病痛,拖着病体处理理政。皇后卫氏与昌平帝感情甚笃,十分心疼昌平帝,就时常帮着他处理奏折,慢慢也摸出一些门道,显露出在政治上的天赋。昌平帝囿于身体,便慢慢开始倚重卫氏。
后来昌平帝35岁就在朝堂上猝死,一句交代都没有,还是卫氏撑起了朝纲。
皇后卫氏所生嫡长子已经夭折,只有一女。昌平帝猝死后,她悲痛欲绝又生子无望,就将才7岁的庶二子沐乫认到自己名下,就是第四代皇帝,称为兴宗的永和帝。
卫氏作为太后垂帘听政。
卫太后一个女人理政,竟然没有人反对。不仅因为她是太后,名正言顺的国母,更因为她有政治才华和治国经略,不仅体弱的昌平帝对她多有倚重,连朝臣都信服她。
卫氏用高爵厚禄荣养武将,封妻荫子,不至于功臣寒心,也不会尾大不掉;又不拘一格选拔贤臣,知人善任。鼓励农商,休养生息……她做出许多利国利民的好决策,使得昌平年间时局渐渐稳定,战后的南北大地很快恢复生机。
因世宗年号昌平,便是史称“昌和盛世”的开篇。
卫氏作为一个女性,在政治上能如此出彩,稳定国家局势,繁荣南北,是因为她背后还有个娘家在支撑。卫氏出身于号称大幸“钱袋子”的开国五大异姓王的东兴王系,传了三代降爵至国公。
俗话说的好嘛——有钱能使磨推鬼。东兴国公府对卫氏鼎力支持,才有卫氏稳坐太后宝座,垂帘视政。
卫氏治理国家有一套,更将永和帝当亲子,尽心尽力教导。又不贪恋权势,永和帝一满十八岁大婚,卫氏就立即撤帘让永和帝亲政,平时只指点永和帝,不再亲自插手朝政,其道德之高尚,精神之高洁,为万民敬仰。
让许多以为会出现第二个凤天女帝,社稷倾颓的人都大松口气。
永和帝受卫氏影响颇深,继续实施从昌平帝时期就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段时期就称为“昌和盛世”。
这盛世,说实话大半的功劳要归太后卫氏,所以卫氏是大幸朝威望最高的女性,没有之一。
可惜永和帝也没活过五十,在一次漏液批阅奏章时,累倒后猝死驾崩,太子沐景继位,成为大幸朝第五任,光启皇帝。
光启帝能成为皇帝,也是卫氏之功。
那啥,各位看官,我们又要往上追溯了。从光启帝的亲爹永和帝的爱情史说起。
永和帝虽对“昌和盛世”的贡献颇大,却也有许多叫后人诟病的地方。
首先就是永和帝宠爱一个他年少时的宫婢罗氏,拒绝礼聘妃嫔入宫,也不宠幸其他宫女,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才叫“帝王真爱”;就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
可这个“情种”虽然除罗氏外没有妃嫔,却先后立了3位皇后,所出之子十四个,除去夭折,存下10子就有6个是嫡子,也为昌平帝出了意外之后的“五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真相。
第一:罗氏绝壁是永和帝的真爱。
第二:三个皇后都不是永和帝想立的,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当然,其幕后都有卫氏的影子。
大幸朝有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皇族沐氏出情种。
譬如昌平帝,他心爱的人是皇后卫氏就没什么大问题,反是一段佳话。若专情的目标是其他人,自然要掀起一阵风浪。
永和帝虽然不纳妃嫔,可册立皇后是必须的,这可不能按永和帝的个人喜好来办,“一国之母”是皇族私事,更是国家需要。
大幸朝还有另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皇后必须从世家中择选,保证继任皇帝拥有世家高门的血统。
永和帝到底还有点理智,不敢提出立罗氏为后。卫太后做主给他聘了元后,出自陇西世族的李氏。
大婚做了皇后的李氏虽然不受永和帝喜爱,但一个月中皇帝初一十五都归皇后的。
啥?永和帝竟然睡在榻上,不碰皇后?
卫太后笑眯眯,吩咐太医院继续煮避子汤给罗氏喝,因为有规矩的人家是不能先生出庶长子的,皇家一定要做万民表率哟。
永和帝:“……”
人权在哪里?
为嘛我同哪个女人睡都要被监管?
可惜大幸朝的皇帝是最没人权的,按潜规则,他必须得生出个带有世家血统的嫡子来。大家只好各退一步,相互妥协,永和帝睡了皇后,罗氏的避子汤也停了。
李氏先有孕。
罗氏紧跟着发现怀孕,却因早产生庶长子沐春。
李氏只晚了两天生了嫡二子沐景,因胎儿太大又推迟了产期,李氏拼命生下儿子后难产而亡。
永和帝略有悲痛,但一过皇后百日就对太后说:妇人都是一嫁随父母二嫁随自身,我一婚听了您的,二婚要立罗氏为皇后。
理由都是现成的:她生了我的长子,有功。
卫太后笑眯眯,不语。她虽然亲自养育了永和帝,但到底不是亲妈,所以有些事真的不好太直接。反正黑脸有人抢着做……
永和帝被御史和管大宗正寺的王叔一起给“pia~pia~”打脸了——你有嫡子啦,庶长子也是庶,不值钱。若立罗氏为后,庶子就变成了嫡子,以庶为嫡——这是皇家,乱了纲常事小,乱了国祚就是大祸了。
罗氏女并非出自名门,奴婢出身,也不配做嫡妻,更不配做皇后,且从无“以妾为妻”的规矩。
皇家要做万民表率哟。
永和帝知道他立身未稳,抗不过有太后卫氏支持的世族。
沐氏本是微末寒门,就算编了个天花乱坠的家谱,也改变不了血统里的寒碜。想要被一直拥戴,沐氏就必须世代与世族联姻,生下嫡子成为皇帝,这样才能平衡各方势力,巩固皇权,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世族这才容了寒门做皇帝,毕竟沐氏代代联姻世族,血统稀释到现在,还是世族血脉占多数。自然容不下真正的寒门,连家谱都编不出来的罗氏做皇后压在头顶上。
永和帝虽然亲政,可到太后卫氏及背后的东兴国公府卫家影响力巨大,不是永和帝一言堂,根本没办法挑动这个规则。只好抱着罗氏和庶长子哭得稀里哗啦。
最后一咬牙,咱不能立心爱的女人做皇后,就不立后了。
卫太后实在不理解,永和帝怎么就这么喜欢罗氏呢?罗氏有点小漂亮但不是最漂亮,人有点小聪明但不够太后卫氏一指甲弹的,也不知道永和帝看上她哪里了。
卫太后还不知道有个词叫“逆反”,因为卫氏过于强硬,导致永和帝本能地喜欢罗氏那样温柔可人的小娘子。
永和帝刚开始只是难舍初恋,可大家越是反对——啥?朕喜欢谁还要听你们指挥?
逆反的少年就越觉得罗氏好。
卫太后不能理解,但不妨碍她……果断病了。
她一撒手,只将还在襁褓里的嫡二皇子沐景挪到身边养育,后宫不管了。可怜罗氏被卫太后压着,只升到美人,连看一眼凤印的资格都没有。结果……永和帝左手一个玉玺,右手一枚凤印,管了前朝要管后宫,没几个月就一团乱,逢年过节寿诞内命妇入宫朝见,都没个接待的人。
啥?罗氏?
别开玩笑了,那些内命妇都是有品级的诰命夫人,每一个都是尊贵的世族女,正经的嫡妻,由一个为奴的妾室接待……皇帝官再大,他的妃子也是妾。只要罗氏敢出现,就彻底得罪了所有的勋贵官宦,到时候永和帝没事,罗氏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是去结仇啊亲。
永和帝扛了两年,最后实在无奈,只得妥协,请卫太后出面,聘娶继后柳氏。
柳氏家族没有元后李氏那么显赫,性格温和,姿色能力都平平,就是一点好——柳氏女都超级能生。
永和帝只不过初一十五完成任务一样宿在皇后处(不睡就给罗氏喝避子汤),柳氏这样都能一个接一个,生了四个嫡皇子两个嫡公主。
后来柳皇后病亡,可怜的“真爱”罗氏才生出两子一女,爬到嫔位。
柳氏一死,卫太后再次极其巧合的生病了……永和帝怕她再“病”几个月,反正业务也熟练了,就让卫太后飞快聘了一个继后寇氏。这寇氏和柳氏一样,也能生,所出三子两女。
小剧场:
卫太后暗中吩咐大宗正:罗氏不是能生吗?给皇帝聘一个更能生的。
罗氏:……
说好的生了长子就当皇后的呢?说好的多生几个儿子,就让她当皇后的呢?
难怪别人说:男人能相信,母猪都上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