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汉末高顺 !
于是张让向前一步,大声的呵斥道:“堂堂朝廷重臣,如此威逼陛下,你们是想造反吗?”张让首先把大帽子给众人戴上。
现在党锢之祸未去,若被坐实了张让之言,估计在坐者将会有人被满门抄斩,士族势力虽大,但现在可不是乱世的时候,朝廷对全国还有一定的控制力,谁都不敢造反,只能在游戏规则限定的范围内进行争权夺利。
众位大臣被吓的出了一身冷汗,忙辩解道:“陛下,臣等不敢,臣等只是据理力争。”
张让得理不饶人,继续呵斥道:“你们不敢谁敢?自古至今,有哪位臣子敢如此质疑、威逼陛下的决定?好,既然你们据理力争,那今天就与你们说道说道,看看你们有理何在;首先驳斥袁司徒的胡言乱语,高顺给手下买官的钱财都是他自己的钱,你们哪只眼睛看见是他贪污的?三位新人还未上任,你又何断定他们是贪官污吏?有何证据?今天要是袁司徒说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来,我便在陛下面前告你诽谤、诬蔑之罪。另外,你还诅咒全国大乱,说,你们袁家是不是已经打算造反了?”
张让把大帽子给袁司徒戴上,就没有准备让他轻松的摘下来。
众人一听这话就知道坏了,张让终于说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高顺乃良家子,未至弱冠,没有官职,何来贪污之说?三位新人至今还没有接到陛下圣旨,何来搜刮民脂民膏之说?而司徒将其类比成贪官污吏,确实失策。
对张让这种偷梁换柱的诡辩,众人无从反驳。
袁司徒也感觉到了他的失误,以至于让宦官抓住了反驳的机会,对他这种老油条来说本不应该的事情,无奈昨天他忙着联系各世家大族的人,只考虑了后果,没想到前因,以至于出现如此低级的逻辑错误,吓的他冷汗直流,忙向皇帝辩解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本意是说卖官将会导致贪官污吏的横行,而不是说高顺等人便是贪官污吏;贪官多了必将导致天下大乱;袁家几代为官,忠心耿耿,哪敢造反?请陛下一定要相信臣对陛下的忠心。”
张让心情大好,立即讽刺道:“哈哈,袁司徒,贪官污吏与高顺等人何干?我看就应该让高顺等有识之士多抓些贪官污吏,这样世界才会太平,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抓的那些贪官污吏是谁的门生故吏啊。”
气的袁司徒用手指着张让说道:“你,你,......”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话语来反驳。
张让知道单纯如此还奈何不得袁隗,又把矛头指向了太尉杨赐,大声的说道:“杨太尉,我感觉你现在真是老糊涂了啊,把事情正好说反了;高顺等人保卫边境,保护乡里,奋勇杀敌,才有现在的任命,你不要忘记了,他们可是刚刚歼灭一个鲜卑千人队,他们可没用朝廷一粒粟、一文钱啊;这应该是普天之下的楷模,人人效仿的对象,何以到了太尉这里成了无人愿意血战沙场,无人愿意拼死为国的理由?要是说朝廷再无一可战之兵,那也是你这太尉无能,失职;另外,我记得前天太尉还在陛下面前举荐赵雄为雁门郡太守,何以今天赵雄等人便成了罪魁祸首?”
刘宏此时内心乐开了花,高兴的比吃了蜜还甜,张常侍的话太及时了,太有杀伤力了,对付这些世家大族的人,就不能客气了。
在座众人虽然不喜欢张让,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不过他的话却叫人无从反驳。更多的人暗自庆幸,辛亏没做出头鸟,否则被张让沾上就麻烦缠身。
杨赐感觉事态严重,继续争辩只会越抹越黑,不如以退为进,忙向前一步,说道:“陛下,臣年事已高,身体有恙,不能胜任太尉之职,请求告老还乡。”
刘宏连挽留都没有挽留,只是冷冷的说了一个字:“准!”
“陛下,不可!”众人开始劝慰皇帝收回成命,若此,世家大族在此事上将是一败涂地,又一次完败给了宦官,他们实在不甘心。
“张常侍,继续!”刘宏没有理会众人。
“是,陛下,臣将反驳卢侍中的谬论。”张让对刘宏一礼后继续说道:“谁说高顺等人不读经书,不知礼仪?恰恰相反,高顺的诗词相信大家都熟悉了,在座诸位谁有如此才气?且其不仅读书,而且利用于当前,为乡里修筑宽阔道路,把宅子送给无房之家,把土地送无地之人,收养鳏寡孤独、老幼妇孺;在座的诸位,哪家不是钱财万贯、良田万亩,谁又能有高顺等人的高风亮节?卢侍中,难道你们这些人,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国将不国,如此危言耸听,岂是朝廷重臣该言?不辨事理、不明是非,如此夸夸其谈,岂是读书人所为?”
刘宏对张让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把他想说而又不能说的话全说出来了,真解恨;此时脸色不再铁青,而是面带笑容,笑嘻嘻的看着诸位朝臣在表演。
王允暗叹,这小老乡真有本事,没想到他攀上了宦官的路子,且关系还这么紧密,能让宦官如此卖命的为其摇旗呐喊,幸亏这次他没有率先出头。
卢植卢子干内心非常懊悔,后悔的不是不该劝谏,而是后悔选错了目标,不该攻击高顺,其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确实无懈可击;更不应操之过急,而是等合适的靶子出现后再进行劝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此时,他只能选择杨赐的方式,以退为进,否则将有损他海内大儒、士之楷模的伟大形象。于是说道:“陛下,臣思虑不周,那高顺乃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非臣能及;请陛下允许臣请辞,此后臣将闭门思过、苦读经书、修身养性。”
卢植光明磊落的承认错误,刘宏的虚荣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让这些士族大儒承认错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然承认了错误,他便不好准其请辞,否则他会给人留下不能容人的印象,于是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光明磊落,不失为一代大儒!卢侍中能认识到高顺等人德才兼备,朕很欣慰;朕任命三人皆非私心,要知道那可是边郡险地,非有大才者不能力挽狂澜,若其能抵御异族,保护乡里,实为边民之兴、朝廷之兴。子干家为涿郡,偶为异族所劫掠,难道子干不希望家乡之民平安稳定?请辞之事莫要再提。”
“是,陛下!”
此后,在张让等人刻意的推动下,高顺的事迹迅速传播开来,使得高顺一朝成名天下知。
特别是卢植对高顺的评价,“那高顺乃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非臣能及。”使得人们相信高顺乃不下于卢植的大才。
这个时代人们对大儒无原则的崇拜,那怕他们说的是假话,人们也会无条件的相信,当然了,真正的大儒会注重自身形象,是不屑于说假话的。
而洛阳城里的官二代们,得知高顺的消息后不以为然,要是他们愿意,他们家族能随时让他们去当官,而且绝不走攀附宦官这种卑劣的途径,这种自甘堕落的行径,让他们非常不耻。
还有人认定高顺真傻,买这种地方的官什么时候能回本?还不如集中全部的金钱,买下一个富裕地方的官。
而更多的人则因高顺以前的两句话和一首诗而对其“文才”有所了解,这次在刻意宣传下,他们了解的内容更多了,包括高顺的年龄、家庭、俊美的外表,修路、分房、分地等“德”,以及打击匈奴、围歼鲜卑等“武”。
高顺在未知的情况下被描述成了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物,成为京城周围寒门男子的楷模,闺中女士的偶像。
此次争斗,宦官一方大获全胜,士族一方惨败。
鹬蚌相争,得利的只有皇帝。
袁司徒虽没有被罢官,却使得他的形象受到很坏的负面影响;而卢植在世人面前的形象更加高大,知错能改、光明磊落,不亏为一代大儒。
袁司徒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高顺逐渐被人们接受,且地位逐步提升,使他更难接受这个现实;这成为高顺与袁家几十年恩怨斗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