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少皇 > 第七章 仁心(1)

第七章 仁心(1)

作者:喝水的犀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tw.com,最快更新大明少皇 !

    中医,世界最古老的医术之一。以华夏五千年的瑰丽文明史(注1)为滋养,孕育了中医的深厚底蕴。中医在华夏古老大地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至于其他地方的古老医术,嗯,建议作为历史冷知识了解就好。不服?找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并传承有序的出来…

    当前社会,很多人对中医进行没有道理的攻击,说西医如何如何。当然必须要承认,在现代社会中,西医在规模治疗上,确实比中医好。但在点对点治疗上,个人持保留意见。既然说到了中医,那就多唠叨两句。反正不靠流量赚钱,就当和书友的一个交流。

    很多人说,西医治疗重大疾病的手段世界第一。可有几个人知道,中医也有重典治重病的法子。中医分八大流派,治疗手段各有千秋。而在药剂使用手段上又分两派,‘经方派’和‘时方派’。二者虽同出一脉,但理论基础不一样。

    ‘时方派’用药温和较为安全,是目前主流的中医治疗手段,一般人也因此对中医有‘好的慢’的刻板印象,所以喜欢‘来得快’的西医。反正对一般疾病来说,对不对症没关系,药的剂量够了也能治好病。这和大水漫溉是一个道理。

    ‘经方派’的药力既快又猛,对急症的效果更是显著,但是使用经方的中医必须具备相当的功力,才能完整发挥经方的效力,否则会带给患者极大伤害。而且经方派使用的某些治疗手段和药物,被不少当代人质疑为“不科学”,因此经方派并不被现代社会所推崇。

    (经方派的神奇,笔者是有亲身经历的。但因为是在大机缘下的一次偶遇,所以我不会描述其中的治疗过程和使用药物。因为各种客观原因,中医治疗重大疾病的方法,并不被认同,再等等吧。古老中医的魅力,正在准备重新焕发。)

    ……………………………………………………………………………………………

    ‘时方派’与‘经方派’两者中的顶尖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堪称神奇。但现在中医的整体医术水平,下降的太厉害。加上庸医横行及许多人不负责任的胡乱吹捧,导致中医被逢中必反者,一捏一个准一踩一个坑。只要中医出事之时,就是某些小丑跳梁之际。

    说到这儿,想起一个沉重的问题。现代西医的致死率,有那个国家公布过?在下孤陋寡闻,没听说过…很多人嘴里叫嚣着,中医应该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但他们很聪明地回避了中医致死率这个重要话题。因为他们编不出来,只好用各种春秋手法和逻辑颠倒来混淆。

    我国平均每年有40万人死于现代医学治疗,美国就医死亡率高达25万人——别忘了,我国的人口可是接近14亿,美国人口仅有3亿多!这就是现代中国大众医学的牛叉之处,也是中国医生的骄傲。当然在重症治疗上,也应该承认并正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某些喷子张口闭口我国医学整体落后,对很多事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对于中医在现代中国大众医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是选择性无视。自卑可怜无耻到极点!!!

    被很多人认为不科学的中医,在致死致残方面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一点,空说无凭。大家周围都有因为西医治疗事故伤残致死的案例,中医有吗?是指那种吃了药就直接残废,或者直接死亡的病例。中医有句话,黄连活人无功,人参杀人无罪,就是这种现状的真实写照…

    这里说句笑话,如果按照西医的标准,这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健康的人。但中医却不同,中医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其运行周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不能简单套用某个标准来单独衡量。很多人不理解,也没心思去了解内情。反正言论自由,先骂了再说…

    ………………………………………………………………………………………………..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曾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还有三分之一死于医源性事故。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病人是被药死的,三分之一的病人则是被治死的!这是治人还是害人?这到底是‘科学’,还是被灌输的又一种‘拜皿煮教’?

    传统中医如果是这种治疗效果,早就被历史淘汰了。正是因为中医坚持的对症抓方看人下药,才大幅度降低了过度用药和治疗的风险,这种治疗理念领先欧美几千年,就算与现代西医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这是华夏民族精神财富中,最宝贵的‘仁心’思想。

    当然很多人说。中医那么牛,为何华夏历史上发生重大瘟疫,依旧死人无数百里空舍,皑皑白骨怨鬼咻咻。这确实是事实,也没啥好反驳的。比起西方动不动就死亡四分之一人口的那种小病,中医的确做得不够好。也就是配合当时政府,将瘟疫限制和消除而已。

    有人说打针吃药本来就有风险,所以西医死人不叫死人,那叫自己倒霉碰上了。但为何这些人就对中医口诛笔伐,恨不能除之而后快?这一点很让人不解。

    现代中医疗效的下降,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中药药材的质量下降及中药度量衡的改变。中药药材质量下降,属于阶段性不可逆的事情。恢复药材生长的土壤,及中药品种的重新选材及培育,加之以前欠下的旧账太多,还需要时间去修补这一切。

    而中药度量衡,向来就是中医的重中之重。一克的差别,就足以带来治疗效果的截然不同。但因为历史原因,明清之后,中医度量衡陷入了缺失和迷茫。一直到现在,国家和诸多有识之士都还在尽力恢复之中,可谓憾事一件。

    …………………………………………………………………………………………………

    中医的神奇,在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么,中医是否如某些神吹口中那样的无所不能呢?显然不是,如果真是这样,中医就成第二个西大乘教了。而且中医是个系统性及经验性学科,这对于学医者本人来说,有极高的要求。

    西医,人人都能学得,中医,绝不可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清朝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就说过:“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生死。”倘若没有大根器,是无法承载医道的,勉强也无益。

    这是中医的骄傲,也是中医的命门。如此,中医里的佼佼者,能够承前启后,成为一代大家。可对百姓来说,却并非好事。佼佼者凤毛麟角,更多的还是学艺不精及自学成才者…这并非贬低自学成才者,而是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理解到‘医’字的意义。

    另外,中医传承相对封闭,相互交流有限。不少医生秉承‘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理念,喜欢留一手。结果导致很多精妙医术,就在消失这‘留一手’中。而且中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学习机制,多以‘父传子子传孙’的传帮带形式流传。

    一直到了明朝,中医才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总结及教授。也是那时开始,中医开始有了质的进步。对于许多重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使得中医在治疗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灵活多样。(顺带说一句,武术(注2)也是在明末清初时开始系统形成,不是武侠小说里的‘自古以来’。)

    不过,明朝医学的系统性总结及教学,如果以现代眼光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流传的范围很窄,依然没有摆脱以往的束缚。当然,比起彼时欧洲的理发师当医生来说,明朝的医学,算是当时的天顶星科技了。毕竟,中医不会用放血来治疗百病…

    …………………………………………………………………………………………………

    招待名医的宴会,在太和殿内举行。朱由校在骆思恭的陪同下,在宫道上缓缓而行。两人说着一些不咸不淡的话,经过一处荷花池时。朱由校看着慢池翠绿,若有所思地问:“骆指挥使,朕听闻锦衣卫从民间良家子弟中挑选,那你们如何甄别其为良家子弟?”

    这种职责内的事,骆思恭自然晓得。他略略一想便说:“皇上,所谓民间良家子弟,即无前科无案底身世清白之人。早年的锦衣卫,多从开国勋贵的子侄中选择。后来才逐步扩大到民间良家子弟。”

    朱由校停在廊桥边,驻足欣赏眼前之景。十几条锦鲤在池边游来窜去,眼巴巴地望着跟前那个身穿金黄衣服的家伙。柳条被春风裁剪的粗细均匀,如婀娜少女正在翩翩起舞。一只蹲在荷叶上打盹的青蛙,似乎受到了惊吓,一抬腿便跳入翠绿中消失不见。

    “本为良家子弟,结果入了锦衣卫就成了人见人恶。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锦衣卫是专门把好人染得五颜六色。”朱由校似笑非笑地说。

    虽然这是事实,但被皇上当面说出来,骆思恭也不免老脸微红,他讪讪道:“皇上,锦衣卫为皇家办事,免不了被人非议。但锦衣卫绝无一人有怨言,为皇上效命乃锦衣卫的职责。”

    朱由校往水里吐了口唾沫,锦鲤便蜂拥而至,一番哄抢之后又各自散去。朱由校嗤笑道:“是啊,锦衣卫便如同这池中锦鲤。不分黑白,只问忠心。既然锦衣卫可以跳出早年选人的规矩,自然也可以在以后更有一番作为。

    骆思恭,朕记得前年曾经让你上了一个奏本,要你细说锦衣卫改革之策。当初你的奏本之中,可是颇多敷衍之词。朕知道,你们当初都把朕当成黄口小儿,许多人想尽办法要控制朕的一言一行。这种事,朕以后不希望再发生。君臣合力,方能国泰民安。”

    见当初的心中想法被皇上说了出来,骆思恭倒也算条汉子,很干脆地说:“皇上,当初老臣认为皇上不过是喜欢胡闹,因而起了欺君之思,望皇上赎罪。今后老臣当竭尽所能。”

    …………………………………………………………………………………………….

    朱由校不以为然地笑说:“别说你不理解,当初很多大臣都不理解。他们认为朕改革军器局,不过是瞎胡闹而已。可如今呢?军器局每年所需费用下降了三成,制造兵器的质量达到优良,单品制造时间缩短了四成。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有了规矩。

    骆思恭,朕希望军器局的改变,对你有所启发。锦衣卫以后也必须有新的规矩,既要保证锦衣卫的忠诚,又要让锦衣卫以后不再如此招摇,引人注目。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更新保密守则和程序,这个你可以去科学院找徐光启徐院长,他会尽力帮助你。”

    骆思恭拱手肃然道:“是,皇上,老臣谨记于心。但老臣仍有一事不明,不知当说不当说。”

    “说吧。你想知道什么?”

    “皇上,锦衣卫的改革,老臣认为可行。但医院的改革如何进行?老臣当初把您,想要改变医生培养方式的想法,说给那些名医听,结果被啐了一脸口水。老臣后来实在逼不得已,才将那些名医暗中绑来了京城,结果被那些老家伙走一路骂一路。”

    “当初是朕思虑不周,倒是让骆指挥使受了责骂。无妨,待会儿朕自会解释。天下既然需要订立新规,医生自然也不例外。”

    “可老臣还是不明白,为何一定要给医生订立新规,现在这样不挺好吗?”

    朱由校笑道:“这个啊,你以后就知道了。走吧,莫让老先生们久等。”

    ……………………………………………………………………………………….

    虽然脸上笑得云淡风轻,但朱由校心里却是七上八下:人口迁移的政策即将实施,随之而来的就是疫病防治等棘手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中国古代瘟疫的威力,堪比后世的原子弹,一炸一个准。因为当时中国政府控制人口迁徙的力度极严,所以但凡有瘟疫,其影响和波及范围,都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可一到了王朝末期,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大幅衰弱,往往就是疫情大爆发之时。

    现代人因为交流频繁,对于一些疾病早已有了抗体。而中国古代却不行,一个族群的迁移,就代表着病原体和宿主的转移。但有差池,就是巨大人祸。到时候,自己的改革一定会遭到巨大挫折。这个代价,谁也无法承受。

    医生培养制度的变革,除了防止疫病的需要,更要为以后的东西大交流做好准备。彼时西洋人认为,不洗澡才是防止瘟疫的手段,身上的污垢够厚魔鬼才不会侵入体内。要是这些家伙来到了明朝,顺便还带来一些莫名其妙的疾病,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在人口迁移较少的明朝,中医自然是当时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可以后规模化集团化的生产与商业活动,一旦走上正轨,就会带来太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不做好准备可不行。既然没有办法生产抗生素,那就把医生培养的正规化和规模化先进行起来,有总比没有强。

    可那些食古不化的名医,又该怎么对付呢?这些人可是真正的宝贝疙瘩,打不得说不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飞了。哎,只希望这些老炮儿,别一点就炸…

    ……………………………………………………………………………………………….

    注1:中国五千年历史,至今被人质疑,就算挖出来数万人口聚集的城市,也依然只能叫文化,不能叫文明。感谢考古学者的辛苦努力,让良渚文明重现人间。

    某些国家,一个村落大小的遗址,就敢叫嚣是文明。只想说一句,没有历史底蕴,就别把步子迈得太大,当心扯着蛋。

    注2:武术,最近被很多人痛骂。我觉得也该骂,尤其那些打着武术旗号招摇赚骗的人,就应该把脸皮给撕了。至于是否有真武术,我不做评论,就说一件往事。

    父亲是六九年的兵,当时有个从内蒙招的兵,看起老老实巴交的汉人。两只手钵盂大小,手指关节粗大,两手黑黢黢的,就像没洗干净。父亲后来知道,这家伙是练铁砂掌的。

    这人平日里憨厚的很,属于卖傻力气的那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他交手。因为这家伙的拳头落在身上,就像一块砖头砸身上一样,谁撞他身上和撞墙上没有区别。就这儿,那家伙还说,只用了两成力。

    我不知道最近那个很火的格斗教练,是否有胆量与这样的人交手,然后再说武术全是骗人的话。什么是中国的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也。这与西方喜欢硬上蛮干是两回事。人家凭啥要帮助你成名?真当练武的是250?连这点修养都没有,何以为武。

    武,在中国迄今可考的历史,长达4200年。原本就是直接格斗杀戮的技术。与周边“友好”交往几千年的华夏族,会不懂这种技术?在血与火中争斗了几千年的华夏族,可不是古埃及或古印度那种弱鸡。

    而现在说的武术,起源于元朝的戏曲表演,本就是一种花架子和套路,是用来取悦观众的。术,本身就有套路的意思。当武与术结合时,便深受百姓喜爱。明清之际的许多小说,多受其影响,把武术表演当做一种写作手法。描写的花里胡哨,百姓就爱看这个。

    功夫,又脱胎于武术,是真真正正的完全套路表演。拜金大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所赐。功夫成了一种信仰。

    进入火器时代后,武,存在的基础就已经消亡。因为杀人的成本太高了,划不来。至于吹得神乎其神的泰拳一类,俺就一句话,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跳的再高一砖撂倒,就这…